2020年新春走基層·記者心得 用我們的堅守,記錄他們的堅守 ——在疫情一線采訪的心得體會 閩南日報記者 楊瑞
這是我來到報社參加的第二年新春走基層活動。原本以為會和去年一樣,走遍大街小巷,走訪公園商超,過一個喜氣祥和的春節(jié)。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原本的計劃,我也和同事一起,帶著相機和筆紙,記錄這場不平凡戰(zhàn)役下的一個個瞬間。 記錄堅守。大年初三,我接到了第一個有關(guān)疫情防控的采訪——走進漳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采訪堅守崗位的中心工作人員。這是我第一次走進疾控中心,進門時濃烈的消毒液氣味,告訴著我們防疫工作的嚴峻;而在檢驗科實驗室的門上,一張張寫著“非工作人員嚴禁入內(nèi)”的提示牌,也提醒著我們周圍潛在的危險。我們采訪的第一個對象,是疾控中心主任蔡茂榮。采訪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他略顯疲憊的神情,不是在鏡頭前一句句堅定的話語,而是我們剛剛進辦公室時看見的一張來不及收起的簡易折疊床。作為中心主任,他從防疫工作的初期到采訪當天,便一直堅守在崗位中,幾乎沒有回家,甚至連睡覺都只能靠“抽空”。而疾控中心檢驗科科長林淑銀在除夕夜,親自上陣開展檢測,直至第二天凌晨6時才結(jié)束。采訪中,她告訴記者,自己現(xiàn)在最大的心愿,便是能睡上3個小時沒人打擾的安穩(wěn)覺。疫情之中,是這群人的堅守,讓我們有最為準確的防疫信息。 記錄感動。2月4日中午11:30分,我接到通知,漳州市第二批馳援湖北的醫(yī)護隊將于當天中午12時出發(fā)。當我急匆匆到達現(xiàn)場后才知道,原來這批即將奔赴湖北的醫(yī)護人員,也是在早上才正式確定,有些人甚至是剛剛下夜班,便坐上前往湖北的飛機?,F(xiàn)場,他們許多人的行李箱上,都貼著一張張來自同事的祝福——“早日平安歸來”,成為了現(xiàn)場所有人的共同心愿。車窗外,是家人同事的叮囑和祝福;車窗內(nèi),則是他們堅定的目光。即便作為一名男記者,站在送行人群中,我的眼眶也漸漸濕潤。危難之中,總是有那樣一群逆行者,帶給我們心靈最深處的感動。 記錄平凡。因為工作需要,我自2月7日開始駐點漳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了解第一手的疫情信息與宣傳內(nèi)容。期間,我在記錄衛(wèi)健委宣傳組同事日夜奮戰(zhàn)的同時,也感受到他們最為平凡的一面。他們看到一批批醫(yī)務人員馳援湖北,會哽咽流淚;在加班到深夜,會感嘆“這是從業(yè)以來最為辛苦日子”;會一邊抱著手機仔細檢查疫情通報,一邊調(diào)侃自己眼鏡度數(shù)加深。他們每個人都是平平凡凡的工作者,平日走進人海中,便是路人甲乙丙;而正是這些平凡人工作,確保了百姓能及時準確獲得疫情情況,為百姓答疑解惑,安撫民心。 疫情發(fā)生至今,我走進了漳州市醫(yī)院、市急救中心、市疾控中心、市衛(wèi)健委、市市場監(jiān)管局12315指揮中心、小區(qū)街道、物流園區(qū)等地,采寫了30余篇稿件刊登于閩南日報,其中《為市民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huán)境》《一個也不能少——漳州市全力做好“三返”人員防控保障工作》兩篇稿件刊登于新華社客戶端。作為新聞工作者,我很榮幸,能有機會用自己的堅守,記錄這群平凡人不平凡的堅守,記錄災難面前那些點點滴滴的感動。更希望他們堅守能早日化為抗疫的勝利。
|
相關(guān)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