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盟在敘利亞問題上內部爭議加大 多國爭話語權
www.fjnet.cn?2012-02-20 08:08?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發(fā)展不平衡 共同目標難實現 既有差異,理應求同存異。阿盟成立時曾有反殖民主義、實現民族獨立、反對以色列等共同目標。但不少共同目標迄今仍處于未完成狀態(tài)。一是對以斗爭。阿盟成立后不久,阿拉伯國家就在阿盟旗幟下打響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但總共四次對以戰(zhàn)爭連戰(zhàn)連敗。1979年,反以核心埃及出于自身國家利益,單獨與以媾和,阿盟暫停埃及的成員國資格。不久,阿盟也調整策略,支持以談判實現和平。但和談之路也不好走,巴以問題還是“老大難”。二是經濟一體化。強健的經濟是影響力的源泉。阿盟一直推動阿拉伯世界經濟一體化,期望優(yōu)勢互補、共同繁榮。但時至今日,關稅同盟、共同市場乃至共同貨幣仍遙遙無期,阿拉伯地區(qū)內貿易僅占其外貿總額的12%。經濟整合的主要障礙在于窮國與富國、資源富集與資源貧瘠之間的結構性差異。1981年,經濟結構相似的海灣產油國成立“海灣合作委員會”,堪稱阿盟的“盟中之盟”。2008年,海合會宣布形成共同市場,預計2015年正式建成關稅同盟,把阿盟甩在了后面。三是集體防務。中東地區(qū)多戰(zhàn)事,但五次中東戰(zhàn)爭、兩次伊拉克戰(zhàn)爭均未能促成阿盟部隊誕生。歐盟有快速反應部隊,非盟有維和部隊,海合會有“半島之盾”聯合部隊,唯獨阿盟缺少槍桿子,因此吃虧不少: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阿盟決議要求伊撤軍并警告外部干涉,隨后聯合國介入制裁,美率多國部隊開戰(zhàn),阿盟只是看客。2011年3月,利比亞內戰(zhàn)危急,阿盟率先呼吁設立禁飛區(qū),隨后聯合國決議認可,以美為首的西方國家和部分海灣國家展開空襲,阿盟不過是西方干預的跳板。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2-17]聯大通過決議支持阿盟結束敘利亞危機倡議
- [ 02-14]俄羅斯擬與阿盟商討向敘利亞派遣維和部隊提議
- [ 02-14]敘利亞表示反對阿盟決議 國際社會反應不一
- [ 02-14]阿盟要派多國維和部隊 敘利亞面對三重威脅
- [ 02-13]阿盟調解敘利亞問題外長會在開羅召開
- [ 02-13]阿盟開會議研究向敘利亞派民族軍隊
- [ 02-13]阿盟呼吁成立聯合維和部隊取代敘利亞觀察團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