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安倍外交舉措自相矛盾 源于其自戀情結
www.fjnet.cn?2013-01-07 16:02? 霍建崗?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我來說兩句
針對中國,安倍提出所謂的“回到戰(zhàn)略互惠關系的原點”,但這并不表明他真心誠意地愿意無條件地與中國改善關系,所謂“戰(zhàn)略互惠關系”,在安倍的眼里就是日本要從中國的經濟快速發(fā)展中獲益。安倍說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要求中國單方面妥協(xié),要求中國不要因領土爭端影響兩國的經濟關系。安倍還強調要在鞏固日美同盟的基礎上與中國發(fā)展戰(zhàn)略互惠關系,狐假虎威借美壓中的味道很濃厚。 在釣魚島問題上,安倍顯然不希望事態(tài)繼續(xù)惡化,從他執(zhí)政后實際上放棄了在競選公約中“在釣魚島上常駐公務員”的承諾可以明白這一點。但同時安倍也似乎無意于根本解決領土問題,甚至也不愿意就“國有化”本身做任何的妥協(xié)。他的如意算盤是,中國接受日本加強對釣魚島實控的現(xiàn)實,同時與日本繼續(xù)發(fā)展經濟關系。 盡管安倍的對外特別是對華戰(zhàn)略規(guī)劃似乎非常完備,但能否起作用,卻還要看他要拉的這些國家是否愿意成為日本的棋子。安倍的外交策略是要拉近韓國,不僅體現(xiàn)在派遣額賀福志郎作為特使訪韓,也體現(xiàn)在停辦“竹島日”的慶典,向韓方釋出善意。但另一方面,安倍卻又表現(xiàn)出對韓國的“不善”,在“日軍性奴”問題上表現(xiàn)出要修改“河野談話”的意思,這是韓國所無法忍受的。其任命的文部科學大臣下村博、政調會長高市早苗等在“日軍性奴”問題上都是“否定派”,而最讓韓國不舒服的是,2011年,三名日本議員搭機來到獨島附近的郁陵島,被韓國認為是要擇機赴獨島“宣示主權”而被驅逐出境,其中的兩名議員新藤義孝和稻田朋美居然被安倍任命為總務大臣和規(guī)制改革擔當大臣,予以重用。 這種自相矛盾的舉措,對于安倍而言并非第一次,從根子上講,是安倍身上有根深蒂固的自戀情結,總以為自己所想自己所為是最正確的、最有道理的,這可能是他作為世襲議員的性格缺陷所致,別人看來矛盾的東西在他眼里卻顯得理所當然。 對華外交的“自以為是”更突出。外交政策要有成果,與搞人際關系一樣,首先要考慮的是,如果我是對方,能否接受我這么做。這就是儒家所說的“恕”,孔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日本人,不用說應該很明白這一點。 然而就像安倍在歷史問題上持否定態(tài)度一樣,在外交上,他缺的也是“恕道”。在歷史問題上,如果安倍能夠站在中韓兩國的立場上想一想,他應該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無視日本對其他國家的侵略歷史。 但這恐怕只能停留在假設的層面上,安倍之所以會想出拉攏美、韓、澳、印和東南亞來推動“戰(zhàn)略互惠關系”的招數(shù),就在于他根本沒有從中國的角度想這個問題。如果自己是中國,會否接受別人這么做?答案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只能是安倍一廂情愿的“自戀”。而他要拉攏的那些國家,除了公然聲稱希望日本加強軍力的菲律賓之流,恐怕也難有心甘情愿成為供日本驅策、成為其戰(zhàn)略棋子的國家。(霍建崗)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06]分析稱安倍政權對美外交亮起紅燈 訪美或推遲
- [ 01-03]日本外相主張亞洲外交應重視對話 或與安倍對立
- [ 12-26]安倍晉三今接掌日本相位 外交政策或具兩面性
- [ 12-25]安倍明日完成組閣 專家稱日本外交將有兩面性
- [ 12-25]安倍晉三確定制定外交政策人選 將修復中日關系
- [ 12-21]安倍將確定新內閣構成 欲開展官邸主導型外交
- [ 12-18]安倍晉三欲建“沖破危機”內閣 為經濟外交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