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不僅釣魚島要回歸 琉球也可以再議了
www.fjnet.cn?2013-05-08 06:58?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1972年日本外務省發(fā)表《關于尖閣列島主權的基本見解》,聲稱:“該列島向來構成我國領土西南諸島的一部分,而根據(jù)明治二十八年五月生效的《馬關條約》第二條,該列島并不在清朝割讓給我國的臺灣、澎湖諸島內(nèi)?!边@成為日本所謂擁有釣魚島主權的依據(jù)之一。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一、關于《馬關條約》及其第二款 《馬關條約》第二款第一項、第三項對同時讓與的遼東半島、澎湖列島的地理范圍有明確的界定,為什么僅對“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進行了模糊表述?從日方公開的有關《馬關條約》交涉議事錄的記載,我們可見日本政府在條約中模糊處理臺灣附屬島嶼的用心。 1895年6月2日中日簽署《交接臺灣文據(jù)》前,關于臺灣附屬各島嶼包括哪些島嶼,成為雙方討論的焦點。當時日本公使水野弁理和清政府全權委員李經(jīng)方之間討論的紀要收錄于日本公文書館,并見于日本學者濱川今日子所著《尖閣諸島之領有論點》一文中。在會談中,李經(jīng)方擔心日本在日后將散落于福州附近的島嶼也視為臺灣附屬島嶼而對中國提出島嶼主權要求,于是提出是否應該列出臺灣所有附屬島嶼的名錄。水野回復說,如果將島名逐一列舉,難免會出現(xiàn)疏漏或涉及無名島嶼問題,如此一來該島將不屬于日、中任何一方,從而帶來麻煩;有關臺灣附屬島嶼已有公認的海圖及地圖,而且在臺灣和福建之間有澎湖列島為“屏障”,日本政府決不會將福建省附近的島嶼視為臺灣附屬島嶼。鑒于日方的表態(tài),李經(jīng)方同意對臺灣附屬各島嶼不逐一列名的處理。 水野談話表明,日本政府承認臺灣附屬島嶼已有公認的海圖及地圖,因而不需要在接管臺灣的公文中列出釣魚島列嶼,從這一點看,日本政府實際上承認釣魚島列嶼是臺灣附屬島嶼,因為釣魚島列嶼在公認的海圖及地圖上早已標明它屬于中國;另一方面,這段對話還表明,日本政府會談代表水野有意隱瞞另一個事實,即在《馬關條約》簽署前3個月,日本政府已召開內(nèi)閣會議秘密將釣魚島編入了沖繩縣。 1885年至1895年的10年間,沖繩地方政府一直圖謀建立“國標”,從而將釣魚島納入其管轄范圍,但日本政府鑒于釣魚島為“清國屬地”,一旦建立“國標”,恐引起清國警覺和爭議,因此始終未予核準。當甲午戰(zhàn)爭日本即將獲勝之際,日本政府感到攫取釣魚島列嶼時機已到,于是在1895年1月14日召開內(nèi)閣會議,秘密決定:釣魚島等島嶼“應按照該縣知事呈報批準該島歸入沖繩縣轄,準其修建界樁”。事實上,關于在釣魚島修建界樁,沖繩縣并未立即執(zhí)行。據(jù)井上清教授披露,直到1969年5月5日,沖繩縣所屬石垣市才在島上建起一個長方形石制標樁。日本內(nèi)閣會議的這一決定是密件,過了57年后,于1952年3月在《日本外交文書》第二十三卷對外公布,此前清政府以及國際上完全不知情。 既是如此,在很長時間內(nèi),日本政府并未公開宣稱對釣魚島擁有主權。1896年3月日本發(fā)布名為《有關沖繩縣郡編制》的第十三號敕令,明治天皇并沒有將釣魚島明確寫入。而第十三號敕令卻被日方視為其擁有釣魚島主權的依據(jù)之一,顯然是欺騙世人。 日本“竊占”釣魚島絕非什么“和平方式”,而是近代殖民侵略的產(chǎn)物,是甲午戰(zhàn)爭中日本戰(zhàn)略的一環(huán)。正是基于侵華戰(zhàn)爭勝券在握,日本內(nèi)閣才搶先竊據(jù)釣魚島,接著才有了不平等的《馬關條約》;正是通過《馬關條約》,日本力圖以所謂條約形式,實現(xiàn)其對釣魚島“竊占”行為的“合法化”。這一歷史過程是清楚無誤的,是史家的共識。 |
- 責任編輯:林晨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7]中方望美方在釣魚島問題言行一致 勿發(fā)錯誤信號
- [ 05-07]日本就美涉釣魚島報告拍手叫好 稱歡迎美方主張
- [ 05-07]美國防部發(fā)布報告談及釣魚島問題 中國專家駁斥
- [ 05-07]美國防部報告指中國公布釣魚島領?;€不恰當
- [ 05-07]美報告:中國堅定捍衛(wèi)釣魚島黃巖島等核心利益
- [ 05-07]日本修改政令 承認臺灣漁船在“專屬海域”作業(yè)
- [ 05-07]美國發(fā)布中國軍力報告 關注中日釣魚島爭端
- [ 05-06]防衛(wèi)釣魚島軍人死于車禍 日網(wǎng)民猜遭中朝暗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