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人們對生活滿意度的一種主觀感受和心理體驗。作為評價社會發(fā)展水平的新尺度,“幸福指數”是將人們的主觀幸福感作為一個指標體系,運用專門測量工具來獲得的人們主觀幸福感的量化數據,以此作為發(fā)展規(guī)劃制定和社會政策制定的重要參考。將幸福指數引入社會發(fā)展領域,以人民滿意不滿意、幸福不幸福作為檢驗黨和政府工作的標準,意味著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真正走進黨和政府的執(zhí)政理念中,是對以單純追求GDP為標志的“有增長無發(fā)展、有財富無幸?!卑l(fā)展模式的修正、完善與發(fā)展,也是人的價值與地位的真正回歸。
然而,筆者近期在對一些城市的調研中發(fā)現,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和落實幸福指數的過程中熱情超乎想象,很多地方都將幸福指數與官員政績直接掛鉤,有的甚至出臺了幸福指數一票否決制。為了在城市幸福指數評比中取得好的名次,一些地方官員紛紛現身各種媒體和公眾中間,為提高本地幸福指數拉票造勢,展開了新一輪的幸福指數排名爭奪。這種熱情的背后隱含著對幸福指數的數字依賴和指標崇拜。
幸福作為人對生活的積極體驗,屬于主觀精神范疇,而幸福指數作為反映民眾主觀生活質量的核心指標,測量的是人們的幸福感和對生活的滿意度。幸福指數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指標體系,既具有主觀性和個體差異,同時又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影響,具有客觀性。面對具有主客觀二重性的幸福指數,各級政府和領導者應從優(yōu)化民眾幸福的客觀條件入手,以教育、就業(yè)、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yī)療、治安等百姓最實際、最迫切最想解決的問題為突破口,著重解決民生問題。因為這些問題是構成民眾幸福的客觀要件,同時也是民眾在目前條件下,單靠個人力量不能解決或難以解決的問題,其背后往往潛藏著社會發(fā)展中的矛盾和問題,以曲折和間接的方式反映了社會運行的誤區(qū)和社會系統(tǒng)的失衡。這些問題解決了,民生狀況改善了,不僅增強了民眾的幸福感,而且也接上了社會建設的“短腿”。對于幸福指數中的生活滿意度、價值實現感、需求滿足感等主觀的抽象的指標,決策者要以科學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準確反映百姓的實際感受,以此作為加緊完善政策措施、糾正偏離的基本依據。切忌先入為主,脫離實際,讓民眾在困惑與迷茫中“被幸福”了。
在構成民眾幸福感的各項指標中,有些指標非常抽象,不容易把握和測量,有些指標則是非常具體和實實在在的。老百姓生活在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酸甜苦辣的日子之中,而不是生活在抽象的冷冰冰的數字中,他們期盼的幸??偸桥c自己的生活狀況的改善息息相關。衣食住行能反映世間百態(tài),鍋碗瓢盆亦可奏響美妙樂章。從表面上看,民眾的幸福似乎只是和一件件的生活小事相聯系,通過與日常生活相聯系的利益訴求和生活愿景表現出來,但這里面卻隱含著人民群眾最樸素、最真實的感情感受和心理情緒,是人民群眾發(fā)自內心的愿望和呼聲,也是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希望和要求。各級政府和領導者,要從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最具體的問題入手,使人民群眾從上學難、就業(yè)難、看病難、養(yǎng)老難、治安亂等現實的生活困境中解脫出來,體現社會事業(yè)的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讓人民群眾從實實在在的“民生幸福工程”中得到利益和實惠,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帶領人民群眾一步步接近幸福。
- 2009-11-12亂收費已解決,教育幸福指數咋不高?
- 2009-09-16薩科齊:法國GDP要加上幸福指數
- 2009-08-30全球幸福指數排名 中國內地位居第20位
- 2009-05-22二次幸福指數調查 三個重要指標全部上揚
- 2009-11-12留學指南:留學生如何與寄宿家庭和睦相處
- 2009-05-22臺灣人幸福感 幸福指數61.5%→66.1%
- 2009-11-12油價上漲 泉州公路客運價格未提高
- 2008-08-27北京奧運遺產將增加國民幸福指數
- 2008-02-12在閩農民工:“幸福指數”看得見
- 2009-11-12學校門前賣起博彩追蹤:警方沒收違規(guī)刮刮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