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國際社會對中國發(fā)展的道路,特別是這30年發(fā)展的道路進行了廣泛的評論。最初是中國問題專家?guī)觳だ啄↗oshua Cooper Ramo)經過多年的觀察和研究,提出了所謂“北京共識”,他認為中國的發(fā)展模式是一種適合中國國情和社會需要、尋求公正與高質增長的發(fā)展途徑。他把這種發(fā)展模式概括為“北京共識”,主要包括三方面:艱苦努力、主動創(chuàng)新和大膽實驗;堅決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利益;循序漸進、積聚能量。其中,創(chuàng)新和試驗是“北京共識”的靈魂,強調解決問題應因事而異,靈活應對,不求統(tǒng)一標準。
此后有許多評論包括雷默把“北京共識”視為“中國模式”,進而出現(xiàn)了從不同角度定義和評論“中國模式”的文章和專著。這些作者對“中國模式”的解釋并不相同,由此提出評論也相差甚大,許多相當客觀,但其中也有頗為“意識形態(tài)化”的“中國威脅論”的論調,提出警惕“中國模式”的輸出。其實,“北京共識”一詞不是北京提出的,“中國模式”一詞也不是中國提出的。
因為 “模式”一詞含有示范、樣本的涵義,但是中國并無此示范之意。所以,我們用“中國模式”這個詞就得十分小心,我更傾向于以“中國案例”替代“中國模式”。它應該是中國60年以來,尤其是實行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關于中國社會發(fā)展的理念、政策、實踐、成果和存在的問題的概括。要強調的是這個模式或案例處于現(xiàn)在進行時,它還在發(fā)展中。
我認為“中國案例”最簡單的描述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的結合,它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1.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
2.堅持適合中國國情的改革開放政策,實行市場經濟和進行循序漸進的政治改革。
3.高效率的政府,高度負責地管理國內事務和恰當?shù)貙洕M行宏觀調控。
4.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競爭中,遵循國際規(guī)則;隨著中國國力的增長,逐步地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
有西方的評論說,19世紀是英國的世紀,那時英國是海上霸主。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美國是軍事和經濟霸主。而21世紀會是中國的世紀或亞洲的世紀。如果是指在21世紀,亞洲和中國經濟和文化會復興,那將是一種可能出現(xiàn)的前景;如果是指21世紀中國會具有像當年英國式或當今美國式的霸權,或其他形式的霸權,則是錯誤的推斷。從中國“和諧”為核心的文化,從中國的促進世界和諧的政策,以及從中國國力和民心看,在21世紀出現(xiàn)“中國霸權”只是一種憑空想象,而絕非可能發(fā)生的事實。再從世界發(fā)展的多極化方向看,也不存在產生新的霸權國家的環(huán)境。
- 2009-12-02汪玉凱:“三位一體”論中國模式的優(yōu)勢和改革的核心
- 2009-12-01“中國模式”與 “西方民主”模式有關問題的探討
- 2009-12-01試論“中國模式”民族理論的發(fā)展歷程
- 2009-11-17中國模式將影響世界 九大原因讓奧巴馬上任第一年訪華
- 2009-11-13“中國模式”的新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