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左、右兩路軍通過了渺無人煙的水草地,這也是李井泉第一次過草地。右路軍到達班佑、巴西等地區(qū),勝利進行了上包座戰(zhàn)斗,殲滅胡宗南部5000余人,打開了通往甘肅南部的大門;與此同時,左路軍主力到達阿壩地區(qū),并按計劃準備渡噶曲河與右路軍會師。這時,讓隨左路軍行動的李井泉吃驚的事情發(fā)生了:
9月3日,張國燾借口噶曲河漲水不能通過,命令已進到嘎曲河附近的部隊返回阿壩,然后南下。9月8日,他又致電徐向前、陳昌浩,命令“右路軍即準備南下”。當天,中共中央致電張國燾,明確指出:“左路軍如果向南行動,則前途極不利?!睆垏鵂c對黨中央的再三爭取置之不理,下令右路軍中的紅四方面軍部隊隨他南下。張國燾此舉,分裂了黨,分裂了紅軍。
9月中旬,張國燾在阿壩召開了中共川康省委擴大會議,他在會上說:“毛兒蓋會議是錯誤的,北上是行不通的,還是要南下,建立天(全)蘆(山)雅(安)根據(jù)地,相機向四川發(fā)展?!币恍┦苊杀蔚呐c會者,在張國燾的蠱惑下,竟然圍攻紅軍總司令朱德、總參謀長劉伯承,逼他們表態(tài)。朱德、劉伯承都主張:“北上有利,南下是要碰釘子的。”張國燾(出生于江西萍鄉(xiāng)上栗)竟然利用老鄉(xiāng)關系拉攏李井泉,李井泉不卑不亢地說:“總司令、總參謀長都說話了,他們肯定比我站得高、看得遠,我贊同他們的意見!”張國燾碰了一個不軟不硬的釘子!一怒之下,他把李井泉貶到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當政治教員。
張國燾一意孤行,率領部隊過草地南下,企圖在四川建立根據(jù)地。結果,南下行動徹底失敗,嚴重消耗了紅軍有生力量。面對嚴重危局,李井泉對張國燾錯誤路線進行了抵制,并利用政治教員身份對廣大學員進行說服教育。
1936年7月,紅二、四方面軍會師,張國燾走投無路,被迫同意北上,李井泉又隨著紅四方面軍過草地北上。同年秋,他被調到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第四師擔任政委。對于李井泉坎坷的長征路,黨中央評價極高:“在長征中,李井泉同志先后在一、四、二方面軍工作,他兩次過草地,歷盡艱辛,始終維護黨的團結和統(tǒng)一,維護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保ā独罹旧健?,新華社,1989年5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