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我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今天改革真正進入了最艱難的攻堅階段。因為30多年改革主要是放開了許多不該管的東西:把本不該管在生產隊里的農民放到了一家一戶,把本不該管的價格放給了企業(yè),把本不該限制的外資放進了中國,把本不該禁止的投資放入了股票市場。但是與此同時該徹底改革的許多問題還沒有改或者沒有改到位。例如城鄉(xiāng)二元結構以及與此相關的內需不足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瓶頸;一些行業(yè)的過度壟斷,導致競爭的不平等,事實上已成為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障礙,也加重了居民生活成本;在政府和企業(yè)關系上,如地方政府與房地產之間的復雜糾結,導致本來就人口眾多、土地緊缺的許多城市房地產價格畸形上漲,不僅大大加重了居民負擔,而且也在為將來經濟發(fā)展積累不利因素;在政府對經濟社會管理上,還存在許多缺位、錯位、越位問題,例如地方政府過度地熱衷上項目,辦事審批環(huán)節(jié)過多等問題依然存在。此外,城鄉(xiāng)差距、地區(qū)差距、群體差距擴大,以及土地管理、城市管理、環(huán)境等等,一系列問題亟須解決。這需要進一步深入推進經濟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這種改革不但需要系統(tǒng)的思維和清晰的戰(zhàn)略,而且必須真正超越部門利益、地方利益、集團利益和群體利益的狹隘限制,實現經濟社會整體的優(yōu)化。否則,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法治型和服務型政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是很難充分做到的。
我們的社會正處于轉型期,許多矛盾是混合型的,而且處于膠著狀態(tài),有時解決了一個問題,盡管辦法當時是有效的,但是可能會引起新的問題,例如我們抵御金融危機的某些方式可能會加劇經濟結構不平衡等等。我們這樣轉軌中的發(fā)展中國家,問題很容易交織到一起,因此既要重視傳統(tǒng)的經濟問題如結構失衡、商品過剩、通貨膨脹,又要重視虛擬經濟導致的過度泡沫等新問題,防止將來新舊經濟危機因素的雙重積聚。這需要我們具有更高的理性和處理問題的智慧。
- 2009-12-28應對金融危機最終需人民評價
- 2009-12-26金融危機下 臺商投資廈門逆勢大幅增長
- 2009-12-24金融危機席卷全球 中國傳媒廣告業(yè)波瀾不驚
- 2009-12-21農業(yè)部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全力促進水產品出口走出困境
- 2009-12-21韓流退潮:金融危機叫停每年10萬韓國人移居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