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尚未完全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網絡金融安全最近又亮起了紅燈。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近日刊登的文章稱,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正在調查一起針對花旗集團的金融網絡襲擊案,一組據(jù)稱與俄羅斯網絡犯罪集團有聯(lián)系的“黑客”攻擊了花旗銀行的計算機系統(tǒng),席卷了數(shù)千萬美元。盡管花旗銀行拒不承認銀行網絡被“黑”,并否認客戶損失了大筆資產,但花旗股價應聲下跌,甚至拖累了整個金融類股票的走勢。
美國政府占27%股份的花旗集團,成為黑客高手的目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去年夏季,3名黑客侵入花旗銀行設在便利店的自動提款機的計算機網絡,通過盜取客戶個人識別碼,間接盜走200萬美元。盡管局外人尚難確定花旗銀行計算機網絡在系統(tǒng)安全和信息安全方面是否都已被黑客攻陷,但這家世界第一大銀行接連受到網絡攻擊,已在警示人們:網絡金融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網絡黑客的犯罪手段極其隱蔽,這給成長中的網絡金融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美國白宮前網絡安全主管海瑟威認為,目前針對企業(yè)的網絡攻擊正在迅速蔓延。據(jù)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估算,美國僅去年因各種網絡犯罪所造成的損失已超過2.6億美元。有報道稱,網絡黑客的攻擊能量目前正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長,且成本低廉。這次黑客入侵花旗銀行的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就使用了一種名為“黑色能量”的軟件。這種軟件是為專門偷襲花旗銀行而“量身訂制”的,一度在網上就可以買到,售價僅40美元。
網絡金融安全形勢不斷惡化,其根源還在于互聯(lián)網這柄“雙刃劍”福禍相倚的特性。網絡金融是互聯(lián)網技術與傳統(tǒng)金融結合的產物,具有形態(tài)虛擬化、運行網絡化等特點,特別是由于采用了開放技術和共享軟件,極大地降低了金融產品的開發(fā)費用和金融系統(tǒng)的維護費用,為銀行節(jié)省了大量的成本,同時使交易方式與規(guī)模都發(fā)生了質的飛躍,較之傳統(tǒng)金融服務更能吸引客戶。但這同樣也吸引了網絡黑客。他們利用計算機安全方面存在的漏洞,運用高超的網絡技術,強迫對手共享信息,并從中牟取暴利。
如何加強網絡金融的安全性,保障客戶的權益,眼下成了各大金融機構無法回避的挑戰(zhàn)?;ㄆ煦y行發(fā)生的這起黑客襲擊風波再次發(fā)出警告,網絡黑客的技術與能量構成了對網絡金融安全與國家安全的巨大威脅,如不及時采取行動,剛剛在國際金融危機中浴火重生的金融機構,很可能在虛擬世界中遭受新的打擊。
- 2007-04-27島內網絡金融詐騙猖獗 一受害者三天被盜14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