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園文化建設實踐中培育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就要努力做到:其一,著力建設校園紅色文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方向,堅持主旋律,引導學生增強愛國之心,報國之志。要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豐富資源,增強學生的國家觀念、民族文化認同感。針對不同年級大學生的特點和教育要求,統(tǒng)籌規(guī)劃,建設體現民族精神教育內容的教學基地,有重點、分層次地組織學生參觀考察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注重民族歷史的教育和歷史知識的傳播。在傳播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體現鮮明的時代精神,把民族精神同現代意識結合起來,使民族精神在時代的實踐中升華、發(fā)展。其二,大力建設校園奉獻文化。在課外實踐活動中不斷豐富民族精神的內涵,提高活動的質量和效果,使大學生從中受教育,增強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利用寒暑假和雙休日到企業(yè)、農村、改革開放的前沿,了解國家建設發(fā)展的現實,了解社情民意,領會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深刻內涵,明確自身的歷史使命。通過舉辦主題鮮明的教育晚會、推進感恩教育,積極倡導服務奉獻精神。其三,積極建設校園科技文化。充分挖掘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中的民族精神內涵,幫助學生理解創(chuàng)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要幫助學生了解中華民族是一個富于創(chuàng)造、善于學習的民族,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努力培養(yǎng)求知上進、知難而進的品質。大力開展課外學術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其四,努力建設校園人文文化。結合當前熱點問題,舉辦感染力強、輻射面廣,符合青年學生思想特點、主題鮮明的人文講座或論壇,既可以增強青年學生的人文精神,又能提高青年學生的文化品味、格調和情感。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振奮民族精神的重大活動和重大事件,形成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熱點。宣傳和學習先進人物和模范群體的事跡、精神,使民族精神的教育由抽象變?yōu)榫唧w,使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偉大力量。其五,重視建設校園實踐文化。投身實踐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學校要多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充分感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巨大變化和取得的偉大成就,親身感受先進模范人物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充分利用學校所在地區(qū)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教育資源,幫助大學生正確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深化他們對人生理想、人生價值的正確認識,使他們將自我成才與國家民族需要緊密結合起來,進而增強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yè)大學)
- 2009-12-16劉云山:弘揚民族精神鑄造中國音樂新輝煌
- 2009-05-27傳承端午民俗弘揚民族精神
- 2009-04-15激發(fā)愛國熱情 振奮民族精神 凝聚人民力量
- 2008-12-21民族精神是最核心的軟實力
- 2008-07-15人民日報:民族精神的新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