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所謂的科學理論,包括兩類不同的命題體系。按照勞丹的觀點,第一類指稱用來做出具體實驗預測和對自然現(xiàn)象給出詳盡說明的一組非常具體且相互關聯(lián)的學說;與此相對照,第二類指稱遠為一般的、不易檢驗的一組原則或假設,例如原子論、進化論、氣體分子運動論等。這兩類理論之間的差別是極其巨大的:它們不僅在普遍性和具體性上不同,而且所適用的評價方式也根本不同。本文所說“科學理論的稟性”,是指科學理論本來的性質和特性。在諸多文獻中,人們在涉及科學理論的稟性或本性時,往往徑稱“科學的本性”。或者,他們所說的“科學的本性”,有時也把科學的活動和建制的某些方面涵蓋在內,不過主要還是指“科學理論的本性”。這里的科學理論,主要涵蓋第一類指稱。
一
從宏觀視角看,持有不同哲學立場或科學觀的人,對科學理論的稟性的看法是不盡相同的,甚至大相徑庭。I。G。巴伯詳細陳述了實證論、工具論、觀念論和實在論四種哲學立場關于科學理論稟性的觀點,并對其進行了評析。(1)實證論:理論是材料的概括。培根、休謨和穆勒的經(jīng)驗論傳統(tǒng)強調科學的觀察方面。馬赫、羅素(在一個時期內)、皮爾遜和布里奇曼把概念、理論視為對材料的概括,是對觀察進行分類時省力的思維裝置。(2)工具論:理論是有用的工具。較之實證論,工具論更多地肯定認識者在概念體系形成中的富有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認識者不僅僅是記錄和組織,他還要進行抽象、概念化、建構和發(fā)明。理論被認為是為了達到科學研究中所期望的目的而使用的調整性準則、程序原則或技術。理論是虛構的,因為它們是用來協(xié)調或產(chǎn)生觀察報告的人類的發(fā)明。理論是用來做出精確預測的計算裝置,用來指導進一步實驗的具有組織作用的指南,用來達到技術控制的實際工具。應該根據(jù)它們在達到上述目的的有用性,而不是根據(jù)它們是真理還是謬誤來判斷理論。(3)觀念論:理論是心智構造。在強調認識者的作用上,觀念論比工具論走得更遠。在觀念論看來,理論構造完全是由心智強加在雜亂無章的感覺材料之上的東西。觀念論忽視了科學的實驗性方面,正如實證論忽視了科學的理論性方面一樣。(4)實在論:理論是對世界的描述。實在論認為,實在之物是不可觀察的(與實證論相反),有效的概念是真實的和有用的(與工具論相反),概念代表了世界上的事件的結構(與觀念論相反)。存在于材料中的模式并非是我們強加的,而至少部分地產(chǎn)生于自然界的客觀關系之中。是客體而不是主體在認識活動中起了主導作用。由此,科學是發(fā)現(xiàn)和探索,而不僅僅是建構和發(fā)明。
- 2009-12-28科學理論進軍營的力作
- 2009-11-26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黨員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