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們黨的“五老”之一的徐特立,是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教育家。毛澤東稱贊徐特立:“你對自己學而不厭,你對別人誨而不倦,這個品質(zhì)使你成為中國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彼€這樣評價徐特立:“你是懂得很多而時刻以為不足,而在有些人本來只有‘半桶水’,卻偏要‘淌得很’”。徐特立“學而不厭”、“時刻以為不足”的學習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定量、有恒。徐特立自學成才,定量、有恒的學習方法是他成功的法寶,也是他一生都秉持的學習方法。比如,《說文解字》中部首有540字,徐特立在自學時每天只讀兩個,一年讀完。他認為光貪多,不能理解和記憶,讀了等于不讀。在教中學生的時候,也是這本書,他要求學生每天課余記一字,兩年學完,有些學生偏要星期六同時學6個字,結(jié)果,到默寫的時候,多半人都寫不出來。他說這就是“不按一定分量、不能保持經(jīng)常學習的害處”。1961年冬天,一名記者邀約徐特立談青年人的學習問題,徐特立首先說:“先問你一個問題,你們當記者的怎么學習?”這位記者說:“我學習沒有計劃,常常是工作一忙,就埋在稿子里面,把學習放松了。一時還不覺得怎樣,一年過去了,覺得整天忙忙碌碌,沒有扎扎實實讀點書,學點知識?!毙焯亓⒄f:“我讀書的辦法總是以‘定量’、‘有恒’為主。”他說:“每個人自己要有一個算盤,打算一天讀多少?一年讀多少?一生讀多少?要有個計劃。哪怕一天學一點,只要不間斷,就能得到知識。問題就是要堅持,要持之以恒。這個‘恒’字,對青年的學習尤為重要?!?/p>
制定長遠的學習計劃。這與學習“有恒”是密切相連的。1919年,徐特立43歲。這時他已教了20年的中小學和高等師范,在湖南教育界享有很高聲譽和地位。但他卻積極地支持和參加“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在動身赴法國的時候,有人勸他:“年紀這么大了,還學得什么?何必一定要做扶拐棍的學生呢?”徐特立說:“我今年43歲……混到60歲來了。到了60歲,還同43歲時一樣無學問,這17年,豈不冤枉過了日子?這17年做的事情,豈不全無進步了?到了60歲時來悔,那就更遲了,何不就從今日學起呢?”于是,他放下教師的架子,以一名普通的老年學生的姿態(tài),和青年們一起奔赴法國,去學新知識、新本領(lǐng)。延安時期,徐特立出任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仍緊跟時代步伐,制定長遠的讀書學習計劃。1944年,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不落時代后,年老才可寶……年老不足恥,所恥在自足……同時易自驕,墮落成頑固;我們不警惕,誤黨兼自誤?!?947年 1月,是徐特立70壽辰。謝覺哉在致徐特立的賀信中指出:我認識你 22年了。你“天天求前進,索真理。今天的我已不是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又必不是今天的我。年已七十,尚在作十年、二十年的學習計劃?!痹谫R信中也指出:“您今年70歲了,還是每天抱著書本,做十小時左右的工作,計劃著二十年三十年。為了編寫課本,對每一課內(nèi)容,您都參考幾本幾十本書,甚至下決心重新學習?!毙焯亓⑦@種年復一年、不斷讀書學習的計劃,一直堅持到晚年,從未懈怠。
“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徐特立的一句名言。青年時代徐特立信奉“讀書貴有師,尤貴有書”,制定了一個“破產(chǎn)讀書”計劃,把他繼承過來的一點薄產(chǎn)變賣之后買書,當時一些價格很高的大部頭書,如《十三經(jīng)注疏》、《讀史方輿紀要》、《御批資治通鑒》等,他都一一買了回來自學。在自學過程中,他常在書中要緊的地方劃線,以便記憶和復習,有時選出要緊的句子用本子抄。這一做法使他獲益很大。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教書的時候,徐特立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在閱讀時存在貪多求快、不求甚解的毛病。他教育學生,讀書要注意消化,要標記書中的要點,要在書眉上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和意見,還要摘抄自己認為精彩的地方。這樣讀一句算一句,讀一本算一本。對于徐特立的這一讀書學習方法和效果,謝覺哉寫詩贊頌曰:“你精教育學,尤深研數(shù)理。哲學政法書,看抄批不已。貫穿辯證法,新奇出腐里?!?/p>
“學足三余”。這是古人學習的一條經(jīng)驗,也是徐特立非常推崇的學習方法?!度龂荆客趺C傳》上有“學足三余”的話,意思是說晚上是日中多余的時候,落雨下雪是晴天多余的時候,冬季是春夏秋三季多余的時候;平日都要工作,只有得閑多余的時候讀書學習,堅持下去,學問才會豐富起來。徐特立身體力行并大大發(fā)展了“學足三余”的做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業(yè)余時間來學習,就連吃飯、走路、睡覺,甚至在勞動中,也不忘學習。徐特立同別人談起自己青年時期的自學經(jīng)歷時說:“教蒙館時,日中間總是替學生做事。自己讀書,要到晚上八九點鐘以后,每日只讀兩三點鐘的書。平日走路,同晚上睡醒了天沒有明的時候,就讀書??诖б槐颈斫猓业拇鷶?shù)、幾何、三角,都是走路時看表解學的;心理學、倫理學,都是選出中間的術(shù)語,抄成小本子,放在口袋中熟讀的。我學《說文》,不曉得寫篆字,晚上睡不著及走路時用手指在手掌中寫來寫去。”后來,他到法國勤工儉學再到蘇聯(lián)學習過程中,學法文、俄文的單詞,也都是這樣學的。“學足三余”使徐特立須臾離不開書籍。即使在長征路上,徐特立個人生活用品極簡單,在馬褡子里卻裝著喜愛的書籍。當時,他和董必武、謝覺哉、吳玉章等幾位老同志在何長工擔任警衛(wèi)隊隊長的隊伍中,為減輕馬匹壓力加快行軍速度,何長工下令燒書。徐特立說:“誰要燒我的書,我就和誰拼命!”董必武知道徐特立愛書如命便從中調(diào)解,他自己奉命焚書,而徐特立的書得以保存。
無書不讀、無書不可讀。徐特立個人讀書的范圍很廣,他主張無書不讀、無書不可讀。徐特立早年家貧失學后,通過自學,涉獵了經(jīng)史子集,而尤愛好自然科學,學會了代數(shù)、幾何、三角、物理、化學等科的基本知識。這使徐特立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都很淵博,但是他并不自滿。他經(jīng)常抽出時間學習馬列主義,學習自然科學,經(jīng)常找年輕教師談自然辯證法,談自然科學、態(tài)度謙虛,從不盛氣凌人、自以為是。他認為,只有知識范圍廣博,才可以成為教育者,才能培養(yǎng)批判、借鑒的眼光。對于醫(yī)藥卜筮之書、宗教經(jīng)典和勸世文這類在一些人看來價值不大的書,徐特立認為也要讀。他指出,這些書雖然沒有科學意義,卻有歷史意義。在主張廣泛讀書學習的同時,徐特立又特別寄語青年:“有關(guān)國家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标P(guān)心國家事、天下事、是中國讀書人的傳統(tǒng),徐特立特別期望青年后學要有這樣一種讀書學習的精神狀態(tài),而這也正是他自己一生讀書學習的真實寫照。
- 2010-06-29福建社科院舉辦儒學與精神文明建設(shè)學術(shù)討論會
- 2010-06-29新論參考:城市應有人文態(tài)度
- 2010-06-29黃賢模:生育要計劃 生育更要關(guān)懷
- 2010-06-29廖 鴻:完善社會組織發(fā)展政策
- 2010-06-29新論參考:文化的精魂在于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