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熟人辦事可靠嗎 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借給“熟人”幫忙辦事 卻莫名奇妙多了幾次事故 下面一則案例告訴廣大消費者 個人信息勿外借 避免權益受侵害 典型案例 老劉駕車發(fā)生事故,向保險公司報案后,便把車輛維修和理賠事宜委托修理廠代辦,為圖方便老劉將自己的身份證、車輛行駛證、駕駛證、保單等資料給了修理廠的“熟人”辦理。 次年,劉先生辦理車輛續(xù)保時發(fā)現(xiàn)有自己不知情的出險理賠記錄,且因多次出險,續(xù)保的保費上浮。 原來,修理廠的“熟人”駕駛老劉車輛外出時發(fā)生事故,利用老劉前期提供的資料,向保險公司索賠,未告知老劉。 案例分析 根據(jù)《保險法》十二條“被保險人是指其財產(chǎn)或者人身受保險合同保障,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如被保險人親自簽訂授權委托書,委托他人代辦理賠,受托人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保險金。 此案例中,“熟人”正是利用了身份的便利和消費者的信任,取得了被保險人的身份證、車輛行駛證、駕駛證、保單等資料及授權委托書,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向保險公司報案并申請賠償,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案例啟示 消費者要保護好個人相關信息,如身份證、行駛證、駕駛證等重要證件,尤其不要將個人信息的照片直接發(fā)給他人,以防被有心人利用。 消費者如確需委托他人代辦理理賠時,應在委托授權書上注明授權范圍和有效期,不要輕易將證件原件交給他人,提供證件復印件上要注明使用范圍和時間,防止被二次使用。 車輛理賠結案后,消費者要及時查詢理賠記錄,核對出險次數(shù)和理賠金額是否與實際情況一致,如理賠記錄出現(xiàn)異常,要及時聯(lián)系保險公司進行核實,并協(xié)同保險公司向公安機關報案,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中國人壽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