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頭文件國務院38號文規(guī)定,國內各煉油廠成品油要全部交由中石油、中石化的批發(fā)企業(yè)經營,其他企業(yè)不得批發(fā)經營。10年過去了,專家稱原文件不合形勢,應明令廢止。民企頻頻上書國務院,雖然總理、副總理先后有過14次批示,但兩大油企依然卡住油源,拒絕給民營石油企業(yè)供油。(10月13日《中國青年報》)
民營油企早就提前進入了“冬季”。數據顯示,早在1998年前,全國民營油企的市場份額逾85%,向國家納稅1000多億元,而短短的10余年時間后,其納稅額已不足200億元,2006年的市場份額已降至56.3%。今年的調查數據更讓人揪心:全國660余家民營成品油批發(fā)企業(yè),關門倒閉了2/3;45000多家民營零售加油站,倒閉了1/3,虧損的有1萬多家;100多萬就業(yè)人員已有數十萬下崗失業(yè)。抽象地說,市場經濟中盈虧是常事,小企業(yè)抗風險能力弱,市場協(xié)調能力差,風雨欲來而先倒也不稀奇。
但是,大多消逝了和正在消逝中的民營油企卻多有不甘:它們不是死在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法則里,而是因壟斷油企卡住油源而窒息。這個“卡”意味深長。中商石油會的趙友山介紹,兩家煉油廠力保零售,優(yōu)先滿足自己旗下的加油站所需,接著,“適時”停產檢修,讓民營加油站鬧油荒,把漲價的責任推給市場供應不足與民營加油站;近期,又紛紛向各地煉油廠派駐督察員,禁止煉油廠向民營油企供油,對于在市場競爭中本來就缺乏話語權的民營石油企業(yè)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若真如此,拯救民營油企還需要額外的理由嗎?道理都講濫了?!斗磯艛喾ā芬裁鞔_規(guī)定,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如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沒有正當理由,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差別待遇等。而石油巨頭在“分油”這件事上,顯然詭異而出格。
壟斷不需原罪,壟斷企業(yè)也不是洪水猛獸。但是,市場化是歷史必然,資源也好,能源也罷,體制改革到最后,根本在于逐步放松市場準入,破除壟斷,積極培育新的市場主體。從石油市場準入來說,將來應該是中石油中石化、新進入石油行業(yè)的國有企業(yè)、外資企業(yè)和民營企業(yè),共同形成一個市場主體多元化的態(tài)勢,包括貿易權在內也當逐漸放開。眼下,壟斷石油企業(yè)不是從技術創(chuàng)新、管理升級、打破壟斷福利、提高服務質量上下功夫,而是依靠龐大市場規(guī)模、行政壟斷地位,千方百計卡民營油企的脖子,可謂“司馬昭之心”,更致民怨沸騰。
此外,實踐也證明,“藏油于民”才是石油儲備的主要方向,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qū),都有商業(yè)石油公司、民間組織機構的參與,并占據著很大份額。無論是提升我們在國際油價上的議價能力,還是維護經濟安全,拯救民營油企都有積極意義。拯救民營油企如果還需要理由的話,我們不妨反問一下:當年為何鼓勵民營油企投資發(fā)展呢?拯救不需要理由,同樣,警惕壟斷尋租、理順市場格局也不能再找借口。(宋桂芳)
(責編:吳頌潔)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