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誰都想一家團聚。然而,當多數(shù)人圍著暖意融融的火爐感受親情的時候,來自四川廣元的45歲包工頭喬大普和他的一幫老鄉(xiāng)們,正蹲在西安的鐘樓旁,迎著凜冽的寒風,向路人展示著他們的“討薪掛歷”,追討著屬于他們的200多萬血汗錢。(1月19日新京報)
討薪的經歷做成掛歷,每一頁都寫滿艱難和辛酸。 記者 鄧小衛(wèi) 攝
近年來,每當媒體報道,必須妥善解決農民工工資問題,心里就覺得暖融融的,以為欠薪已經成為過去時了??墒?,四川廣元民工的“討薪掛歷”,又讓我看到了欠薪現(xiàn)象依然存在,討薪之路依然艱難。
其實,自從社會有了民工,討薪也就相伴而生,并逐步上升為時代話題,討薪的方式也在不斷地與時俱進,從以傷害自己身體為代價的暴力討薪,到借助媒體炒作和領導干預的“借力討薪”,如今的“掛歷討薪”則讓討薪進入到了又一季。
我們注意到,廣元這批農民工兄弟在去年春節(jié)前,已經借助著名討薪人士搞過一次轟轟烈烈的討薪運動,旬陽縣國土資源局也湊了20萬元給了他們,這次再別出心裁地用上“掛歷討薪”,我們看到的只是形式上的變化,而本質與此前的討薪并無二異,都是借助媒體,博得公眾同情,引起社會關注和領導重視,只不過“掛歷討薪”又增添了些許小智慧罷了。
及時足額發(fā)放農民工工資,各級都有文件,領導自當守土有責,具體部門更應該行使好監(jiān)管職責,可讓人不解的是,政府開展過多次清欠行動,有關企業(yè)竟然能逃過檢查?如果政府建立了企業(yè)誠信和預交保障金等制度,當企業(yè)不能及時支付工資,有關部門完全可以從預交的保障金中轉移支付,又何須動用掛歷討薪?拖欠農民工工資,不但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普通欠薪已經不能容忍,關涉到地震災區(qū),更加非同一般,難道非要等釀成群體性事件,政府和領導才會過問嗎?
3600元制成的60本“討薪掛歷”,就是60個“燙手的山芋”,也是對領導發(fā)出的60份責任投訴,真不知有哪位領導有膽量接受這份掛歷,敢掛出這份掛歷。
解決農民工工資,“最后一季”是讓其進入法律渠道。但從目前來看,還是要政府加大干預力度,對建筑市場進行認真清理,嚴格準入,對違規(guī)企業(yè)實行強有力的處罰,通過各級勞動保障部門主動與建設、交通、公安、法院等部門密切配合,建立起跨部門的聯(lián)動工作機制。
期望這批“討薪掛歷”還沒有發(fā)出,當?shù)仡I導就能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及時敦促有關單位妥善解決這一問題,讓災區(qū)農民工順利拿到工錢,安心回家過年。(葉傳龍)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lián)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