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忘我的工作,加之幾乎沒有時間顧及自己的身體,慢慢慢慢身體在長時間的消耗中而虧損,貧血、失眠、食欲不振、加上幾年前那次主持從臺上摔下后,導致的慢性頸椎病,更是將自己折磨的焦慮不堪”(2009年2月22日《瀟月の導演隨筆》新浪博客)。
看了瀟月的博客后,我發(fā)短信問她身體狀況怎么樣了,她回短信說“近日就是跑醫(yī)院,每天吃大量的藥物,身體越來越差”??吹蕉绦藕笪乙魂噽澣弧P南?,真是由來只聞藝人笑,有誰聽說藝人苦啊,藝人華麗的光環(huán)之后,有著常人難以體會的痛楚和艱辛。
有權威部門表示,癌癥除了遺傳因素外,約有80%至90%是由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而環(huán)境致癌的5大因素中,除“空氣、水等污染”、“食物污染”兩項藝人與普通人機會均等外,藝人受另外3個因素“職業(yè)接觸污染”、“藥物”、“不良的生活習慣”影響要大于普通人。尤其是“不良生活習慣”:吸煙、酗酒、長期熬夜,甚至涉毒,這些都把藝人與癌癥拉得更近了。
為了演藝事業(yè)需要,他們會增肥或減肥,造成代謝紊亂疾病的大有人在。如蔣雯麗《立春》當中增肥20斤扮丑女,急速增肥加上拍戲勞累,險些引發(fā)糖尿??;歌手孫悅因為減肥曾在錄音棚昏倒,影星張柏芝因為減肥冒險服用利尿劑瘦臉,連醫(yī)生都目瞪口呆。還有陳琳、孫悅、周彥宏等都曾因為減肥在公開場合暈倒。為了演藝事業(yè)需要,他們會進火?;蛱?,或是穿著單薄的夏衣拍冬天的戲,或是冬天還要在冰雪、雨水里滾爬,發(fā)燒感冒自然不稀奇。為了演藝事業(yè)的需要,他們會風餐露宿或饑不擇食,造成身體病變也不在少數。
為了演繹出好的作品,他們會夜以繼日,透支體力。演員需要背臺詞,分析劇情,揣摩人物形象,體力活動與腦力活動并肩開展,一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甚至通宵達旦,早就是家常便飯。至于導演更是沒有周末,沒有8小時工作制的觀念,只要新的制作開機,每天都要泡在片場,別人休息的時候,他們還要琢磨下面的戲怎么拍。幾天幾夜不合眼都是家常便飯,積勞成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為了在競爭中取勝,他們承受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娛樂圈的名利追逐,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愈加復雜。為了協調關系,他們要應付來自各方面的應酬,參加一些社會活動、趕些場子、幫親戚朋友撐個面子,忙得不亦樂乎。義務、責任、競爭、危機、名利、物欲、人際關系、社會環(huán)境等交織而成的隱性力量,不斷沖擊著他們的神經,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負荷。不能承受精神壓力之重、自尋短見屢見不鮮。從陳寶蓮、鄭多彬、翁美玲的自殺謝世,到張國榮高樓上的縱身一躍,那些散發(fā)著耀眼光芒的明星們,在掌聲、鮮花、奢侈的生活背后,內心的痛苦又有幾人能了解?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固然很多:有競爭激烈造成藝人玩兒命工作的;有經紀公司為讓藝人多接戲,不顧實際工作量而造成藝人不得不連軸轉的;有制片人為節(jié)約成本趕時間,迫使劇組滿負荷搶檔期的。總之,利益當頭的時候,透支健康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無論是誰,身體狀況的不斷惡化是一個長期緩慢逐步積累的過程,誰也不能忽視。否則,等發(fā)展到相對嚴重的時候,即使有再高明的醫(yī)術也無力回春了。于曉陽、梁左、柯受良、文興宇、侯耀文、高秀敏、傅彪、陳逸飛、梅艷芳、陳曉旭、古月、馬季一批藝人的英年早逝,便是最好的例證。
已故藝人沈殿霞有段感悟送給藝人或許很合適:“名和利都是假的,只有健康最重要,有健康才有資格去享受,沒有健康,你面前有美酒佳肴,有大把錢,都未必有精力去花,生命真的很寶貴”。(李新月)
(責編:劉寶琴)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