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4月1日電 香港《文匯報》1日發(fā)表署名文章認為,臺北市大安區(qū)“立委”補選,基本還是藍綠纏斗的局面。臺灣兩派分化對立的局面不可能消除。只要臺灣繼續(xù)選舉下去,藍綠對立的格局就會繼續(xù)。而只要臺灣的社會繼續(xù)分化對立,百姓就不會有好日子。于是,也可以得出統(tǒng)治臺灣的秘密,那就是要操弄族群。
文章摘錄如下:
臺北市大安區(qū)“立委”補選,基本還是藍綠纏斗的局面。所有評論不是從藍的角度講,就是從綠的角度評。
筆者忽然想到的是,臺灣兩派分化對立的局面不可能消除。只要臺灣繼續(xù)選舉下去,藍綠對立的格局就會繼續(xù)。而只要臺灣的社會繼續(xù)分化對立,百姓就不會有好日子。于是,我們也可以得出統(tǒng)治臺灣的秘密,那就是要操弄族群。這個族群,就是藍綠兩大陣營。
不久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投書報章,發(fā)表題為《以新本土觀捍衛(wèi)臺灣》的文章。蔡英文論述的核心是“新本土”,陳水扁時代民進黨的武器是“本土”。
其實,舊“本土”論述也分幾個層次,其一,是臺灣優(yōu)先的“本土意識”;其二,是“本土”第一、外省原罪的族群意識;其三,“本土”激化為急進“臺獨”意識。陳水扁在不同時期操弄不同的層次。
蔡英文的“新本土觀”的要點是,必須以包容性擴大社會基礎(chǔ)。蔡英文明顯是感覺到臺灣民眾已厭倦了陳水扁的舊“本土”論,因此,要將民進黨的“本土”核心價值,重新詮釋為一個包容性的觀念,使社會的新舊移民都能共享“本土”。
事實上,“本土”就是對外省籍排他的概念,蔡英文如果真的認識其危害,應(yīng)徹底拋棄,但蔡英文還是認定其為民進黨的核心價值,不過要將其修正為一種增加吸納外省籍人的概念,藍營的人會上當嗎?
其實,當臺灣沒有了藍綠之分時,才有真正的民主。(劉斯路)
(責(zé)編:徐嶸)
![]() ![]() |
- 2009-03-31"立委"補選國民黨險勝 勝利背后現(xiàn)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