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蜜芽|亚洲无码免费在线视频|国产高潮一级在线流白浆|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无码|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色噜噜久久99青青精品免费91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一周熱評 > 正文
學者接課題勿“過量”
www.fjnet.cn?2009-04-24 09:42? ?來源:解放日報    我來說兩句

  近日,一位知名經濟學者因署名論文存在抄襲,被全國通報,被高校免職,他主持承擔的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也因此撤銷。平心而論,這位學者還頗有學術造詣。他曾主持完成國際合作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市級重點項目41項,參與研究的其他各級項目更多。

  除了教學、行政、社會兼職等工作任務,每年都接手、攻關、完成兩三個大課題,這樣的“多產學者”、“多棲學者”不在少數。其中一些人,因課題接得太多、時間趕得太急,個人無暇兼顧,便“轉包”他人撰文、自己隨意署名,由此也埋下了抄襲、作假等學術不端的禍根。

  要切實解決這些問題,還需從制度層面入手,適當限制學者的課題承接量,以保證課題完成質量。這也是對學者個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負責。

  一般而言,課題項目招標最看重申請人的學術資歷和相關研究水平,不太考察他正在承擔多少個其他項目。但依我鄙見,申請課題項目時,也應如實申報自己現已承擔的全部課題量,尤其是重大課題數量及時間跨度。對此,課題項目的招標方可以進行核實,判斷這位申報者是否適合再承接新的課題。有時,縱然申請人學術水平高超,但如面臨“多線作戰(zhàn)”,招標方也應不再受理申請,或建議暫緩申請。

  現實的學術生態(tài)環(huán)境,往往存在不盡合理的“馬太效應”———手中已有的課題項目越多,各方分配給他的新課題項目也越多。但所謂“能者多勞”也是有極限的,一旦超越了極限,某些學術準則不堅定的人就可能采用非科學、非道德的方法,最終背離當初設定的課題目標。因此,當前很有必要進一步完善課題申請方式,形成一套新的審核與約束機制,避免學者無限量承接課題、粗制濫造,提前預防學術違規(guī)發(fā)生。(徐瑞哲)

(責編:劉寶琴)

  


相關新聞
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