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今天是5·12周年紀念日,即使我們不刻意去想起,這一天也已經(jīng)深深鐫刻在13億中國人的生命里。365天,我們不曾忘記,也不該忘記?
災區(qū)同胞生活的好嗎?北川中學的師生們過得好嗎?還有敬禮娃娃、芭蕾女孩、唐山十三兄弟,他們現(xiàn)在怎么樣?汶川地震一周年,我們有太多的關懷、太多的追問?
在回首這場災難的時候,除了哀痛、慶幸、感動,還有希望和力量,大地震給我們帶來深重的災難,但是,大地震也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此次,在我們對汶川地震中的死難者進行周年祭的時候,應該把心中的悲痛化作一種前行的力量,把懷念轉變成一種反思。災難在損毀的同時,它使我們重新去認識、構建、反思一些東西。
痛定思痛。汶川地震慘痛教訓,給建筑抗震和質量提了個醒,全國人大及時修訂《防震減災法》,今年5月付諸實施,要求明確具體,措施周密完善,三年內全國及地震災區(qū)中小學校校舍建筑安全全部達標到位,全面提高校舍的防災能力。
傷痛生長堅強,信念支撐力量。中華民族是一個睿智的民族,是一個敢于并善于度難關求生存圖發(fā)展的民族。經(jīng)歷了生命重大洗禮的災區(qū)人民深感只有自力更生,靠自己勤勞雙手建設美好新家園才是對逝去親人的最好告慰。愛心引領希望,行動創(chuàng)造奇跡。災區(qū)同胞的自信與堅強,讓我們不僅看到了災區(qū)的明天,更看到了國家的希望。
信心中國,大愛無邊。我們之所以在災難之中抱成團,源于中華文明所塑造的共同體的力量。一個擁有精神力量和物質力量的共同體,必能抗衡過任何災難。
涅磐重生,堅毅前行。地震帶給我們傷痛和感動,災后重建同樣也蘊藏著重大機遇,在國家拉動內需政策引導下,國家災后重建的資金,各地的援建,有大量的資金和大量的項目在支持災區(qū)。災區(qū)的發(fā)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如今,震區(qū)災后重建的各項工作正在有序地進行。
震中重建,浴火重生。愛讓災區(qū)人走出心靈陰霾,讓他們在心靈的震顫之后看見未來。一個民族在災難中失去的,必將在民族的進步中獲得補償。大地震使我們變得更加成熟。這種成熟就表現(xiàn)在我們能夠直面災難,能吸取慘痛教訓,防患于未然。
逝者已矣,生者圖強。在這個抵達周年的日子,讓我們合起雙手,默默祈禱:愿逝者安息!祈福災區(qū)明天更美好!(劉力)
相關評論:紀念5·12,和災民一起重建精神
(責編:劉寶琴)
![]() ![]() |
- 2009-05-07政府沒有食言,公布四川地震遇難者人數(shù)
- 2009-05-11帶著對生命的敬畏步入地震博物館
- 2009-05-08尊重地震博物館的多元價值
- 2009-05-08地震建筑質量是否追責,官員表態(tài)當慎
- 2009-05-08“范跑跑”的眼鏡也算地震“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