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女聲”回歸。只是這次不叫“超級女聲”,叫“快樂女聲”。
少女們等了三年,熱愛唱歌和喜歡看選秀的朋友也等了三年。三年有點長,但終歸是等到了,對于秀者和看客,付出是值得的。另一邊,湖南衛(wèi)視在拿到廣電總局批文后,一刻不停迅速展開“快樂女聲”的相關選拔。足見主體和客體都很重視。
但這場秀雖然開始的時間不長,暴露出的問題卻很多,隱憂似乎無處不在。比如電視臺的招商引資尚未到位,比如批文下的晚導致前期宣傳不足,比如報名人數大幅下降等等都讓人對“快樂”的內涵打上疑問,輿論分析,“快女”可能難復當年之勇。
當然這還只是冰山一角,更為“要命”的是廣電總局對于選秀節(jié)目花大力氣整飭的決心堅決。細讀條文,無不為總局的事無巨細感慨、“感動”。在07年廣電總局下發(fā)的《通知》中,從節(jié)目播出的時間到播出的場次,從主持人的著裝、臺詞到評委點評、選手感言,從參賽者的形象到場外短信投票的取消,凡此種種,總局都有明文規(guī)定。足見,總局整頓電視選秀的力度之深、之大、之廣、之細。
有鑒于此,“快樂女聲”的起航不順就可以理解。難怪“毒舌婦”楊二車娜姆直言不諱地表示自己并不看好賽事的前景。與楊二語出驚人的風格一貫,其言,中國選秀還在石器時代,太不規(guī)范,并聲稱,沒有了楊二老師的“快女”不會好看。當然楊二的此番言論難免有“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嫌疑,但其所講也絕非沒有道理。
本來中國整體選秀水平不高就是事實,歷數國內的大型電視選秀,曾取得過不俗影響的寥寥?!俺壟暋彼闶潜容^成功的,05年的三甲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都可算出人頭地。但縱使如李宇春這般的大浪淘沙后的幸運兒相較于浩如煙海的選秀者亦屬鳳毛麟角,何況選秀歌手從來不是華語樂壇的主流。今年“快女”的大勢如何令人心憂。
不過,話又說回來,廣電總局終究是給“快女”批文了,湖南衛(wèi)視的選秀大幕也在一切如常下“低調”開啟。盡管流言紛飛、質疑聲不絕于耳但畢竟這第一步是邁開了。不得不說今年賽事的幾個亮點,賽事主辦方舍棄賽區(qū)制代之以六大網絡直通區(qū)加不超過20個“快樂聯盟”的方式進行運作,增加新規(guī)則取消評委投票權代之以大眾、專業(yè)、個性的三方評審機制,此外本屆“快女”還將首次對外籍選手開放。這些改變盡管效果未可知,但主辦方面對嚴峻挑戰(zhàn)拿出“快樂”信心的勇氣還是值得稱贊的。這也為今年的“女聲”選拔鋪置懸念。
其實不論是“超女”還是“快女”,它從不曾成為人們生活的中心,以前不是,現在不是,未來也還不是?!翱炫辈贿^是當下“快餐文化”、“草根文化”、“網絡文化”的一種延伸和外拓。從表面看,它是《美國偶像》、《英國達人》這些西方選秀節(jié)目的一次模仿秀,從深處看,它體現社會在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主觀對于精神生活的訴求。但有一點則可以肯定,諸如此類的選秀節(jié)目只能為秀者提供一個平臺,至于能不能借此扶搖而上還要看自身的功力,從這點上講,李宇春們絕不是一夜成名。
在我看來,大眾對“快女”的關注不該停留在能否生產下一個“李宇春”上,而是關心“快樂女生”能否“快樂”回歸,也許人們在茶余飯后的談天里能記住一個曾讓他們感到快樂的女生(女聲)就足夠了。(張培)
(責編:劉寶琴)
![]() ![]() |
- 2009-05-13“快女”批文等于沒批
- 2009-04-30別把快女搞成新聞聯播
- 2009-05-15沒有評委的“快女”也精彩
- 2009-05-11“快女禁哭令”的民間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