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傍晚,云南孟連縣一中15歲的初二女生小艷(化名),被該縣主管教育的副縣長之女、該校初三女生小思(化名)帶領7名同校女生拖進廁所,打耳光、高跟鞋砸頭、拳打腳踢,其間小艷嘴被強塞入從廁所里撿起的臟衛(wèi)生巾,外衣被脫下丟進糞坑,整個過程長達10分鐘。施暴者還用手機拍下照片和視頻。(5月24日《京華時報》)
任何被網(wǎng)絡輿情放大了的公共事件,最好不要跟官員扯上干系,尤其是親屬關系,否則對官員的關注很容易蓋過對事件真相的探詢和思考。這次亦不例外——小思的家庭背景成了網(wǎng)絡情緒的誘發(fā)源頭,指責副縣長子女教育不好何以勝任主管之職的有之,謾罵小思“衙內(nèi)”做派欺凌弱者有之,更有甚者倡議對這個副縣長人肉搜索、建議其主動辭職。
我無意為這位副縣長母親開脫,至少她負有不可推卸的家庭教育責任。但是,發(fā)生在一些中學生、青少年身上的施暴行為,確乎是越來越多。在百度中搜索“中學生施暴”有7萬多條相關新聞,不只我國,2006年底曝光的韓國女中學生集體對1名女生施暴錄像,更是讓國際社會震驚??磥?,“青春殘酷”已經(jīng)真真切切地成了一個社會問題。而表現(xiàn)出殘酷、暴力一面的孩子們,既不僅僅局限于同學之間毆斗,也表現(xiàn)為諸如電子游戲等虛擬世界中的暴力傾向,而且與家庭背景不存在必然聯(lián)系。
所以,孟連初中生施暴事件,根本上是目前一部分青少年暴力傾向的反映,問題的本質(zhì)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環(huán)境熏染等等,都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不在根本上探詢問題和破解之策,那么即使讓這位副縣長由于教女不嚴付出超高代價,接下來或許還會發(fā)生中學生施暴事件,只不過當事者的家庭背景更換一下而已。所以,如果我們不希望看到下一代暴虐傾向的一面,就不要僅僅盯住副縣長的“罪與罰”,而應該轉(zhuǎn)到直視“青春殘酷”的真問題上來。(燕農(nóng))
(責編:劉寶琴)
![]() ![]() |
- 2009-04-16初中生豈能被強行“保送”上職專
- 2009-04-19強行“保送”初中生上職專為哪般?
- 2009-05-25先用常態(tài)眼光看待女學生犯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