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有媒體從重慶文科狀元何川洋的家長處獲悉,北京大學招辦主任劉明利給他們發(fā)來短信稱,北大已研究決定,按照教育部文件,無法錄取何川洋。對此消息,網(wǎng)友的態(tài)度卻截然相反,有人同情何川洋,希望其能被正常錄?。灰灿芯W(wǎng)友為北大此舉叫好。
我拍
北大能否多些人性化考慮?
■梟沫
得知北大拒絕錄取自己的消息后,新聞中說“他難過得說不出話來”。同樣,筆者也是對他的難過感同身受。
不可否認,何川洋更改民族身份,確實是不應該。為此,其父母已經(jīng)受到嚴懲。其父作為招辦主任已被免職,其母作為組織部副部長已被停職。據(jù)何川洋的母親表示,父母3年前犯下的錯誤與孩子確實沒有關(guān)系,那時何川洋才14歲。一個14歲的孩子,沒有獨立的民事行為能力,對更改戶籍這等違紀的事又怎能負責呢?既然父母都已經(jīng)為他們所犯下的錯誤付出了代價,為何還要株連孩子呢?更何況,正如讀者所說,即使是某學生高考作弊,作弊學科成績?yōu)榱悖@并不影響其他沒作弊科目的得分。同理,即使是取消何川洋的民族加分資格,還原他原始分———659分,他也仍在北大的錄取范圍之內(nèi)。
但為何北大卻還拒錄這名四川高考狀元呢?是北大意欲維護高考公平嗎?恐怕北大此舉更多的是想要卸掉身上的輿論壓力吧。作為一昔日也是高考考生的人,筆者能深刻體會到莘莘學子為了高考所付出的汗水和艱辛。甚至,何川洋能夠取得659分的高分,他所付出的努力也必然多于普通考生。北大拒錄何川洋,難道這不是對個體的漠視?這種做法是不是少了些人性化?
當然,高考公平仍需維護,但是不是犧牲一個何川洋就能讓高考環(huán)境從此徹底清明?君不見前不久浙江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政策加分考生公示名單因為太簡略而被考生家長質(zhì)疑后,不但沒有更正,反而索性將上年度詳細信息予以刪除,此后更不再回應此事?這說明高考加分不透明才導致腐敗。整個高考加分機制的錯,卻要壓到何川洋身上,這公平嗎?
沒有過錯的學生,卻要承受最重的懲罰,這不公平。北大在處理是否錄取重慶狀元這個問題上,難道就不能多點人性化考慮?
![]() ![]() |
- 2009-07-03重慶改民族文科狀元家長希望公布違規(guī)考生名單
- 2009-07-03香港大學未錄取重慶改民族身份的文科狀元
- 2009-07-02北大放棄錄取重慶“改民族”文科狀元
- 2009-07-01重慶民族身份造假的文科狀元保留錄取資格
- 2009-06-28重慶高考文科狀元之父承認造假稱愿接受處罰
- 2009-06-28重慶文科狀元身份造假 查處31名違規(guī)改戶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