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臺州市街頭的立體彩色斑馬線(圖片來源:中國臺州網(wǎng))
自去年底浙江臺州在國內(nèi)首次為斑馬線粘上藍、白、黃三色彩條,使之呈現(xiàn)獨特的立體感之后,各地對斑馬線進行“美化”的新聞就不絕于耳。成都推出“愛情斑馬線”,引來情侶紛紛駐足拍照;哈爾濱在中央大街上亮出五線譜斑馬線,冠之以“百年老街新風景”;近日西安融合本地代表藝術(shù)形式,繪出“秦腔臉譜斑馬線”,搶盡風頭。這一系列對斑馬線的創(chuàng)新,令人眼前一亮,但也讓人憂慮,這樣的斑馬線是否有利交通安全。
斑馬線的“鼻祖”當追溯到古羅馬時代的跳石,政府在馬路口砌起凸出路面的石頭,作為指示行人過街的標志。上世紀50年代,英國開始出現(xiàn)橫格狀白色條紋人行橫道,因酷似斑馬身上的白斑紋而得名“斑馬線”。英國政府明確規(guī)定司機行駛過程中,見此白線當自動減速,讓行人安全通過。貫穿馬路的白色條帶,與地面形成強烈反差,黑白分明的效果使得這一簡單、醒目的標志一直以來都作為斑馬線的制式圖案。由此可見,保障行人安全是斑馬線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功能。如果因為美觀而對斑馬線隨意創(chuàng)新,結(jié)果卻造成安全隱患,那就得不償失了。
據(jù)報道,當一朵牡丹花絢麗的綻放于河南洛陽的某人行橫道上時,路過的李小姐不由一陣驚嘆,不少行人的目光也都在牡丹花上停留數(shù)秒后方過馬路而去。假設行人都像李小姐一樣沉浸在“賞花”的氛圍中,對變化的路面狀況毫無察覺,因此發(fā)生了交通事故,豈不是事與愿違?即便沒有發(fā)生安全事故,但如果每個經(jīng)過的路人都因好奇而在斑馬線上駐足幾秒,這無數(shù)次的“賞花”顯然也會對一個城市的道路交通形成不小的壓力。
對司機來而言,美化后的斑馬線也可能帶來諸多不便。一來五彩繽紛的圖案不免分散了司機的注意力;二來由于人本身眼睛結(jié)構(gòu)的復雜性,使得在對某些事物的分辨過程中會產(chǎn)生“錯覺”。筆者就曾在一個網(wǎng)站上看到這樣的帖子,明明是一幅靜止的條紋圖片,但是當人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看時,會在視覺上形成一種圖片在前后移動的效果。因此,在選取美化圖案時,如果沒有針對人眼睛結(jié)構(gòu)的復雜性,經(jīng)過充分必要的科學論證,而只以美觀為唯一標準,盲目投入使用,那么為城市增加一景的同時,也給司機在行車過程中增加了一分隱患。
大肆修改美化原本整齊劃一的斑馬線,還可能帶來一系列連帶效應。我國《交通法》明確要求,交通標線的設置應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暢通的要求和國家標準。而《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標準中也明確規(guī)定,人行橫道為白色平行粗實線(斑馬線)。如果單純是為了視覺上的愉悅,今天出現(xiàn)了“花樣斑馬線”,明天完全可以改改“禁止掉頭線”,后天再修一修“公交線路專用車道”標志……以此下去,道路安全標志豈不是要完全亂套?標志和標線的威信又何在?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化單調(diào)斑馬線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對所有人而言,安全和生命才是第一位的。如果因為追求美而把斑馬線弄得花里胡哨,那么,這樣的美化,只會帶來危險。 (張 迪)
(責編:李艷)
![]() ![]() |
- 2009-07-02斑馬線玩時尚小心出人命
- 2009-07-13從砸車老漢身上學會敬畏“斑馬線”
- 2009-06-26"扮靚的斑馬線"比浩大的形象工程更有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