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名:官員的獨角戲?
近日,千年古城正定縣將并入河北省會石家莊,石家莊是延續(xù)現(xiàn)在的名稱,還是改名,再次引爆爭議。堅持更名的人認為“石家莊”太土,需要一個更響亮的名字。(8月13日《中國青年報》)
這些年,“城市更名”經常發(fā)生。我每次看到類似新聞,都忍不住有呼吁的沖動,因為我就是“城市更名”的受害者,所謂感同身受,真不希望痛苦也發(fā)生在別人身上。
我是江蘇淮安人,幾年前淮安叫淮陰,當時淮安只是淮陰市下面的一個縣級市。之所以要把淮陰改成淮安,就因為淮安是周總理故鄉(xiāng),一些官員覺得更名為淮安,叫得更響亮。
煩惱隨之而來:我每次回家,都要為講清楚是去“新淮安”還是“老淮安”大費周折。盡管如此,想回到“新淮安”的我,還是經常被司機拖到遙遠的“老淮安”;而有很多從事運輸?shù)娜?,也利用這樣的名稱錯位故意宰客。
不止運輸,淮陰更名后,一切都亂了,人們?yōu)樽C件變更四處奔走,單位為印章的變化忙個不停。往更大范圍看,城市的航空、鐵路、公路等相關名稱都要更改,全國各地涉及該城市的地圖也要重印。無法想象,為了滿足一些官員“叫得更響亮”的喜好,要付出多大的社會成本。而且,城市更名帶來的不便歷時多年,各行各業(yè)究竟為之付出多大代價,誰也說不清。
城市隨意更名還是城市文化的一次災難。地名本身蘊含深厚的歷史文化信息,名稱一旦變化,就可能埋沒城市的歷史文化。遺憾的是,很多城市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損失。
我不知道石家莊會不會真的更名為正定,或改為一些專家建議的“西柏坡市”、“冀都市”。我想說的是,城市不是屬于某些官員的,而是屬于所有市民,要不要更名,不能官員拍腦袋自行決定,必須尊重市民的知情權與參與權。
![]() ![]() |
相關新聞
- 2009-08-13“石家莊”改名“正定”引爭論 網友:這是瞎折騰
視頻現(xiàn)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