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筆小新》的作者臼井儀人疑似去世,雖然日本警方還在確認之中,但我國大批蠟筆小新的粉絲已經(jīng)開始了悼念活動。調(diào)皮搗蛋、不認真聽講、惹是生非,時不時給老師、家長惹點小麻煩,乃讓大家撓頭、不知如何是好的小朋友小丸子是也。
《蠟筆小新》的作者臼井儀人疑似去世,雖然日本警方還在確認之中,但我國大批蠟筆小新的粉絲已經(jīng)開始了悼念活動。
日本的長篇動畫片對我國1970年后出生的人士有著不小的影響。從最早引進的、據(jù)說受我國的動畫片《齊天大圣》影響而創(chuàng)作的《鐵臂阿童木》,融科幻、武打甚至科普于一爐,風靡一時,現(xiàn)在還有不少人穿著印有阿童木頭像的T恤走在大街上。
之后是充滿童趣和幻想的《機器貓》,幾乎每個看過機器貓的小孩子都希望有幾件機器貓的寶貝。由于各地翻譯的不同,機器貓有好幾個名字:阿蒙、小叮當、哆啦A夢,后來機器貓的原作者很是一本正經(jīng)地希望中國能按照發(fā)音統(tǒng)一譯成哆啦A夢,不過居然很多人都接受了,足見動漫作者的影響力。
還是就是滿足孩子偵探夢的《名偵探柯南》。一個大孩子機緣巧合突然變成小孩子,卻能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假借迷迷糊糊的偵探叔叔之口破案,一破就是六七百個案子,實在是過癮。有意思的是作者安排給柯南的幾乎都是殺人案,簡直是命案必破的模范。
下面兩部片子就顯得不夠積極向上了。一部是《櫻桃小丸子》,打破了“女孩子總是正面人物”的常規(guī)。調(diào)皮搗蛋、不認真聽講、惹是生非,時不時給老師、家長惹點小麻煩,乃讓大家撓頭、不知如何是好的小朋友小丸子是也。
《蠟筆小新》則更勝一籌。由于最初是定位在成人漫畫上,所以有很多關(guān)于性的暗示和笑話,改編成動畫片后,為了有更大的受眾,慢慢去除了性的內(nèi)容,但一個5歲的小男孩這樣調(diào)皮,對于家長來說實在有些恐怖。于是《蠟筆小新》在中國的傳播基本上成了影碟和網(wǎng)上流傳的格局。大人看得津津有味,卻大多不讓自己的孩子看。但孩子們還是該看的不該看的都看了,否則哪來這么多蠟筆小新的粉絲呢。
有人曾經(jīng)高深地分析米老鼠和唐老鴨,說米老鼠代表的是高尚的“超我”,唐老鴨代表的是實惠的“本我”,我想蠟筆小新大概是個比本我更本我的男孩子形象吧,或許也正是因為此,許多粉絲已滿懷感傷地開始悼念“替男孩子說話”的臼井儀人了吧。(沈若愚)
(責編:劉寶琴)
- 2009-08-14國產(chǎn)動畫片的軟肋是太不會講故事
- 2009-09-22《蠟筆小新》是帶性暗示的成人漫畫?
- 2009-08-15動畫片配音咋成了領(lǐng)導的“專利”
- 2009-08-20動漫產(chǎn)業(yè)化,不能畢其功于一“會”
- 2009-09-03國產(chǎn)動畫不能急功近利
- 2009-08-18阜新市委書記給千集動畫片配音的權(quán)力隱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