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張家界武陵源景區(qū)游覽 資料圖片
相關評論:景點門票漲價聽證代表不能光是本地人
新聞背景:臨近十一黃金周,全國多個熱門景點門票漲價,最高達70%。如云南石林由140元漲到200元,安徽天柱山擬從120元漲至150元。這是今年以來國內(nèi)景區(qū)首次大規(guī)模提價,也是發(fā)改委去年發(fā)布“限漲令”到期后的又一輪漲價風潮。 (據(jù)9月23日新華社電)
噓!嚴肅點,人家打劫呢。
有人民幣就有動力。近年來,國內(nèi)不少旅游景點的票價如脫韁之馬,撒著歡兒地往上躥。一張票動輒一二百元,一家三口愉悅一下眼睛,半個月的工資就沒了。到了黃金周,景區(qū)更是磨刀霍霍,大有此時不宰、過期作廢的架勢。
今年更是機會空前。兩個黃金周縮減成一個,前一個輪空,攢下的力氣都留到后一個。反正自然景觀是壟斷的,你不可能再造一個石林,也不可能堆起一座天柱山,你想看,只能來我這兒。再說,一年就這么一個適合出游的7天大假,你不來有的是人來。
正是這樣的心理泛濫,十一黃金周才現(xiàn)出你方漲罷我登場的鬧景。而且,漲的恐怕不光是門票,吃的、住的、賣的、玩的,都要輪漲一遍。什么民意民利、社會輿論,在“市場大潮”面前顯得軟弱無力。
不過,只笑7天不算笑,錢不是一天掙的,賬也不是一天算的。我們不否認,這個十一黃金周,云南石林、安徽天柱山會賺得盆滿缽滿,數(shù)錢數(shù)到手抽筋,可他們別忘了,這是以喪失景區(qū)信譽和形象為代價換來的。在門票上獲得的溢價,能否補足后者的損失,長遠來看尚未可知。
讓我們的目光從50米處移開,向遠看500米。有專家估算,旅游消費之中,門票消費僅占小頭。譬如,一個游客花20元買門票,但他的玩樂、吃住、購物、交通等消費,可以達到80元。而門票價格的高低,對游客數(shù)量有決定性影響。你把門票漲10元,但很可能失去了N個80元,結果是得不償失。
這已經(jīng)有了前車之鑒。
壞的例子是周莊,它因為余秋雨的散文名聞天下,成為知名的旅游景點。可是,周莊頭腦發(fā)熱了,2005年大幅上漲門票,觸怒了全國的旅行社。其后,各地的華東游路線中“周莊”兩個字逐漸淡出,而其他幾個江南古鎮(zhèn)則“乘虛而入”。結果是打傷了自己,成全了別人。
好的例子是西湖。自從杭州2004年推出“免費西湖”以來 雖然每年損失2600萬元的門票收入,但西湖周邊的餐飲、零售、旅館等行業(yè)可多收入上億元。同時收獲的,還有良好的城市形象。
說歸說,做歸做。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石林、天柱山要學周莊,只能由它去了。其他想步其后塵的,也悉聽尊便。不過,腳是長在游客腿上的,你有漲價的權力,游客也有不去的自由。別以為自己的景觀是獨一份,或者是投錢修了一下園子,游客就會乖乖接受“驢打滾”的門票。即便還是要去,游客也可以選擇少去,看上一次到此為止。到時候,如果景區(qū)缺失了人氣,任你是再好的景色和物件,也只能在那里孤芳自賞、自怨自艾罷了。 (張勇)
(責編:劉寶琴)
![]() ![]() |
- 2009-08-21不能任由景區(qū)漲價“煞風景”
- 2009-09-23“保護景區(qū)”不是門票漲價的理由
- 2009-07-28景區(qū)的名氣不是靠“裸”聚集的
- 2009-08-19景區(qū)漲價當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