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證書”是在“綁架”學生
www.fjnet.cn?2009-11-12 10:40? 舒鋒?來源:中國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大學是學術組織,本是常識,本是不言自明的問題。然而我國大學的官本位現(xiàn)象卻有愈演愈烈之勢。所謂官本位,就是以官為本,以官的利益需要、官的價值訴求為行為取向,惟官是重,惟官是大。我們已經(jīng)看到的是,我國的大學過于追求內(nèi)部的行政等級,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副部級的大學校長,不少大學里,廳級干部一走廊,處級干部一禮堂,科級干部一操場,已非戲言。官本位正在演化為一種大學內(nèi)部的價值取向——拜官主義。大學里的一些學術帶頭人若不委以官職,就會被看作是不重視人才。我國大學的官本位趨勢,不僅使大學的學術組織屬性受到侵蝕,而且影響到學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這樣的前提下,“證書”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嗎?恐怕僅有形式意義罷了。
因此,我們應去反思和反省大學的本原: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大學?大學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個世紀前,蔡元培先生就作出這樣的界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薄按髮W者,囊括大典,網(wǎng)羅眾家之學府也”。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留下的名言至今傳誦:“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對大學精神有著同樣理解的還有曾主長浙江大學的竺可楨,他認為“大學猶之海上之燈塔,吾人不能于此時降落道德之標準也”,“大學是社會之光,不應隨波逐流”。反觀之下,當今大學品格之缺失,無須多說吧?
大學之道,在于大學作為時代和社會的精神燈塔之角色和使命。大學的問題,不單純是個教育問題,大學的興盛決定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血脈和精神興衰。因此,我們有理由要求大學承擔起自身的使命,為自身品格的完善而努力,而不是用證書來“綁架”學生的人格。離開了有品格的大學,怎能想象可能出現(xiàn)有人格的學生呢?
相關新聞
- 2009-11-12為學生頒發(fā)“人格證書”純屬多余
- 2009-11-12與光棍節(jié)一樣無厘頭的“人格證書”
- 2009-04-22資格證書比培訓券更有效
- 2009-02-2824本榮譽證書能減輕處罰嗎?
- 2009-01-21“競賽證書”不應成為金錢擇校的替代品
- 2008-08-08“破爛王”需要考試和證書嗎?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