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將了那個曾經(jīng)無比風光的北大一軍
www.fjnet.cn?2009-11-20 08:48? 王學進?來源:紅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 從前,北大為什么能以一所大學之力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梁?蓋因為北大秉承了老校長蔡元培確立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并且成就了光榮的北大傳統(tǒng)。那時,北大不僅成為國內(nèi)的學術重鎮(zhèn),也成為了新思想、新觀念生成和集散的大本營,說起北大,國人沒有不敬服的。但現(xiàn)在的北大仍能擔當?shù)闷疬@一重任嗎?未必。
這些年有關北大精神淪落的議論報道層出不窮,諸如北大英語系副教授黃宗英學術剽竊,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涉嫌抄襲等新聞嚴重損害了北大的聲譽;帶有濃郁地域色彩的招生制度與連年擴招政策,降低了北大的教育質(zhì)量,就是此番校長實名推薦制的試行也被人指責為在制造教育不公,違背了北大的精神傳統(tǒng);再比如北大的封校事件,北大的人才造假事件,北大的壓制他校事件,北大在范美忠事件上的表態(tài)(稱以培養(yǎng)出這樣的人為恥,同意開除范美忠,還說了許多范的不是),無一不表明,今日的北大已非昔日的北大,早已喪失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傳統(tǒng),實難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梁。
當北大仍然沉浸在昔日光榮歷史的幻想之中,并且利用其曾經(jīng)的影響力和一流的辦學資源、師資條件,在全國最優(yōu)秀的中學試行校長實名推薦制,擬將最優(yōu)秀的學生招攬進北大時,是否想過,這些學生進校后會否因找不到昔日的北大傳統(tǒng)大失所望甚至轉(zhuǎn)學到國外大學?換句話說,北大是否有充分的自信,一定能將他們培養(yǎng)成錢學森所指望的那樣的杰出人才?這恰是匡超所關心的,也正是我所擔心的。
相關新聞
- 2009-11-19推薦上北大莫要流于形式
- 2009-11-18給北大招生改革多一點寬容
- 2009-11-17校長們敢推薦怪才上北大嗎
- 2009-11-17北大校長推薦制走上一條“不歸路”
- 2009-11-16北大“實名推薦”又是“新瓶裝舊酒”
- 2009-11-14“校長推薦上北大” 讓實踐說話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