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教育部官方網站一則留言答復引起了社會關注。有人據此推測,教育部將對入學年齡限制“松綁”,考慮接收將滿6周歲兒童入小學。但記者今天再次登錄教育部網站發(fā)現,教育部已經撤下了這則答復。(北京晚報 12月7日)
看到這則消息,馬上想到的是葛優(yōu)演的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里的“好夢一日游”,教育部此舉也著實讓孩子家長們“好夢一日游”了一回。所幸現在不是開學季,如果開學前夕玩這樣的游戲,孩子家長們的“美夢”一時醒不來,教育部導演的這場“好夢一日游”真不不知道會引發(fā)什么樣的風波。
作為教育主管部門,他們的一言一行勢必會給中國的教育產生極大的影響,“令行禁止”這是政府行政的基本法則。無論教育部導演的這場“好夢一日游”只是為孩子家長開開心還是確實有這樣的打算,在制度沒有明確的時候做出這樣的答復很容易讓公眾信以為真。因此,作為教育主管部門跟公眾玩起“好夢一日游”,一點都不好玩、也不幽默,反倒破壞了政府部門的公信力,讓公眾好生失望!
“學校在優(yōu)先接收和保障年滿6周歲的兒童入學后有學額空缺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接收即將年滿6周歲的兒童入學。”在《義務教育法》沒有修改之前,這一行為本身就是違反法律的行為,但是作為教育部的官方網站,竟然對這一行為做出“默許”,不禁讓人質疑:連教育部都認為可以“法外開恩”,那么還要《義務教育法》干什么?
可以猜測,教育部如果對此事做出回應,很可能將這一責任歸咎于對此進行回復的工作人員。我們姑且認為確實是工作人員犯的錯誤,那么反過來想想,教育部的工作人員竟然都不了解《義務教育法》,甚至還坐在為教育政策答疑解惑的位置上,教育部最起碼也應該擔個失察的責任。教育部的工作人員連教育法都不了解,能不讓大家對教育部的工作失望嗎?
教育部導演的“好夢一日游”讓公眾空歡喜了一場,對于公眾而言,教育部的公信力將因此大打折扣。因此,教育部的“好夢一日游”一點都不幽默,反倒玩?zhèn)俗约?。通過此事,教育部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機制,好好檢討一下自己的用人制度了。我建議教育部在推行新的教育改革之前,先將自己改革改革,首先集中學習《義務教育法》,給內部工作人員普普法,其次完善內部無序的工作機制,再次則是好好想想如何重新建立自己公信力。
- 2009-09-23入學年齡的原則與變通
- 2008-10-23放寬入學年齡限制對孩子有利嗎?
- 2009-12-08教育部,刪回復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 2009-12-07何不給教育部一個“唱戲”的機會?
- 2009-12-06教育部辦春晚,錢多燒的嗎
- 2009-12-05教育部辦春晚是不是“玩忽職守”?
- 2009-12-03教育部辦春晚,這熱鬧湊個啥勁?
- 2009-11-27教育部和北大到底同唱的那出戲?
- 2009-11-02新任教育部部長的任務并不輕松
- 2009-11-02教育部長易人為何廣受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