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間媒體《“國考”三不公布,考生一頭霧水》的報道,人保部國家公務員局8日在接受記者的同題采訪時表示,不公布答案和試題其實是為了防止被培訓機構利用,保證公務員考試公平公正。(12月9日《北京晨報》)
公務員考試不公布答案和試題本沒有什么大錯,但是將“國考”三不公布解釋成是防止被利用,還是有點欠妥,更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給公務員選拔添堵。
其實公務員考試考的是能力和水平,更是素質(zhì),是解決問題的本領,那么說復習一些基本的知識點是必要的,關鍵是要有處理社會經(jīng)濟和應對復雜問題的能力,駕馭市場經(jīng)濟的能力。能力就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只有公正公開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因此,無論是參加被公眾稱作“國考”的考生也好,還是關注“國考”的群眾也罷,通過關注“國考”的公平競爭程度,公開程序,公正原則,而不是關注這次出什么題,下次又出什么題,于是再去押題,參加各種培訓。
其實,那種通過押題和參加各種培訓考試成功者,并不是能力很高者,相當優(yōu)秀者,于是就會出現(xiàn)高分低能,考試是強手,工作起來又是弱者。如此,參加“國考”成功者也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只能浪費了公務員考試的名額,也讓良好的初衷化做無言的結局,增加了“國考”的成本,讓選人用人的環(huán)境出現(xiàn)堵塞,而不是讓一切人才選拔的機制競相擁流。
基于此,那么說,國家公務員局只要選拔公務員的程序合法,選拔公開公平公正,就不必在意公布答案和試題的問題,將該說的說清楚,不該說的就不去闡述,而不是將“國考三不公布”簡單的說成是防止被利用。
質(zhì)疑是在所難免的,質(zhì)疑就是為了將公務員考試做的更好,更加規(guī)范,更加公開公平公正,從而讓一切人才選拔的機制競相擁流,讓公務員逢進必考成為公務員選拔的常態(tài)。如此,考試者就是要通過提高能力,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拓展思路,而不是沉迷于書本,更不是通過看幾本參考書,復習一些資料,參加一些培訓就能獲得成功。
如果該說的都說了,該公開的都公開了,參加考試的人員和公眾也會理解人保部國家公務員局的工作的,也不會對三不公開提出過分的要求,那么說解釋要能自圓其說,更要有理有據(jù),不能將三不公開“嫁禍于人”,轉移視線。
- 2009-12-11透明“國考”更有利于選賢舉能
- 2009-12-10國考答案不公開,也不能做到公平公正
- 2009-12-09“國考”信息“陽光化”方顯公平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