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來,中國開始對“低俗”文化宣戰(zhàn):電視劇《蝸居》被禁播;重慶規(guī)定到歌廳點唱低俗歌曲會自動報警;要通過手機實名來杜絕色情傳播;網(wǎng)絡“偷菜”游戲也被改名為“摘菜”等等……這些整治“低俗”的系列行動如此罕見地雷厲風行并且一擁而上,大有“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
說實在的,雖然這方面的新聞鋪天蓋地,我至今還是沒整明白啥叫“低俗”??赡苁且驗槲易约壕褪莻€俗人的緣故吧,在我的想象中,其實大家都是“俗人”:就算不說話,誰還不知道誰心里那些小九九?一般來講,沒人好意思把這些拿到臺面上來說;至于生活中被人偷個菜、惡搞一下,頂多一笑了之。但最近的系列行動卻通過定性和懲罰兩種方式,把這些小九九擺到了臺面上,強迫我們嚴肅地深挖這些現(xiàn)象背后的“低俗”含義。
說來慚愧,本人就深受“低俗”文化的影響———看過《蝸居》;唱過不雅小調(diào);被短信段子逗得哈哈大笑;還偷過所有好友的菜……當然,現(xiàn)在正在追悔而莫及之中。不過,這事還真讓人想不通:為什么凡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就都是“低俗”的呢?蝸居、偷菜、惡搞,都是全民趨之若鶩,我們這些普通人的趣味就那么不招人待見嗎?我們究竟是真的“低俗”,還是不小心“被低俗”了?干嘛總是有人要為我們痛心疾首呢?
與“低俗”相反的東西應該是高尚吧?在生活中,我最尊敬高尚的人,但生平最膩味的一件事就是強迫別人高尚。我們幸而度過了那樣一個用高尚的理想吃人的年代,實在是沒有理由再退回去。而今天打擊低俗的舉動,其實也不意味著想把大家拉回到文革年代,更多的只是一種增加控制力的手段:許多“低俗”作品比批判性作品更能消解權(quán)力的威嚴,其主題多有對公眾人物的監(jiān)督,對社會現(xiàn)實的諷刺。這種文化上的自由放任和創(chuàng)造性是對文化管制的直接威脅。所以,所謂打擊低俗,真正的對象不是“低俗”本身,而是文化領域的自由放任。
- 2009-12-28強烈建議KTV增加“低俗氣體監(jiān)控功能”
- 2009-12-28KTV報警系統(tǒng)最好既能掃低俗又不掃興
- 2009-12-25低俗歌曲監(jiān)控莫成“不咬歌的紙老虎”
- 2009-12-21何為低俗歌曲,不知是否方便透露?
- 2009-12-20低俗歌曲報警何以要到點唱后
- 2009-12-20利令智昏的監(jiān)控“低俗歌曲”
- 2009-12-15似是而非的“低俗話題”
- 2009-12-14電視劇《蝸居》因貼近現(xiàn)實而低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