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廣東漂亮孕婦被群毆”的手機視頻在國內知名視頻網站上傳得沸沸揚揚。在這段長達2分45秒的視頻中,一群操著潮汕口音的年輕女子對一身懷六甲的同齡的女子拳打腳踢,盡管受辱的懷孕女子苦苦哀求,但圍觀的其他年輕男女卻熟視無睹。(1月25日《廣州日報》)
視頻公布后,引發(fā)網友的強烈反應,許多網民對打人者的殘忍行為表示嚴厲的譴責,也對近年來頻頻出現同類群毆事件表示憤慨和痛心。說實話,即便有萬千理由,稍有良知的人不可能對一個懷孕的準媽媽拳打腳踢,也不可能對這種行為熟視無睹。孕婦本身就屬于弱勢群體,她們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懷,而不是漠視。
對打人者的暴力行為,我們不能止于譴責,更應該多些疑問。為什么會對一個懷孕的準媽媽施加暴力?視頻中沒有做具體的說明。但根據視頻透露的信息,這場暴力似乎跟“情”有關。不論是“由于長得漂亮所以心生妒忌”,還是“就會勾引人”,這個準媽媽似乎有該打的理由,這場暴力似乎情有可原。
其實,這些理由都是經不起推敲,站不住腳的。無論從法律還是道德上講,出手打人總是不對的。這個淺顯的道理恐怕誰都明白,可是為什么類似的事件頻頻發(fā)生?一個人不可能平白無辜的去打人,除非有人故意找茬。無論這些理由多么冠冕堂皇,打人總該有其理由。很顯然,有些人把理由當成打人的尚方寶劍,在情有可原中迷失了自我。
需要深究的是,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生理、心理成熟和社會化不斷完善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中,類似事件之所以頻發(fā),與家庭、學校和社會有莫大的關系。從行為角度而言,無論在社會還是在家庭中,任何行為都是學習的結果, 暴力行為自然也離不開學習和模仿。從目前情況看,學校教育更多重視對分數的追求,但法制教育嚴重不足,年輕人法律意識淡薄,對類似事件心中沒有相應的法律評判標準。
毫無疑問,暴打孕婦,這些年輕人是病態(tài)的,也折射出這些年輕人存在嚴重心理問題。如何醫(yī)治這些年輕人的病態(tài)心理,減少類似暴力事件發(fā)生,成為目前社會面臨的大問題。因此,家庭、學校、社會都有責任關注青少年的成長,關注他們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 2010-01-25孕婦遭群毆,有功夫拍攝還不如及時制止
- 2010-01-11政府門衛(wèi)群毆市民是種平庸的惡
- 2009-05-21群毆同學,“女武生”是怎樣煉成的
- 2008-07-11“教師”群毆,自己打自己耳光?
- 2007-09-21中國青年報:下一個遭網絡板磚群毆的是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