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謠”之后發(fā)生地震須有說法
并非是說地震監(jiān)測部門不能有失誤,而是強調無論預報也好,辟謠也罷,但凡從權威部門口中出來的話都該是有根據的。比如這次,既然前面有人吵吵了,說不會發(fā)生地震是不是認真核查、仔細調研之后的定論呢?若是,現在的結果就是認識能力的問題,是好心之錯。若非,為什么不實事求是告知公眾呢?總之,都有大白天下的必要。
之所以堅持要獲知答案,一方面出于公眾的知情權力。另一方面還是想澄清一些事實。既然地震是形于內而顯于表的,那么在事前總會有跡象征兆呈現的。這些跡象或征兆盡管無助于前次地震的防范,但獲知它卻也是補牢之舉,對于將來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更重要的是,把此次震前的種種與早先的擺在一起,傳言是正言,還是謠言以及各方究竟孰是孰非?均一目了然了。
最擔心的莫過于,地震的傳言早就有了,而在缺乏必要科學證據做支持的情況下,有人卻以權威的身份匆忙進行“辟謠”。甚至于災難降臨之后,有人也不見有過一點反思與檢討的舉措。這樣的態(tài)度對待公眾和社會,危險嗎?也是,可悲嗎?更是。
關于這一點,前年,汶川是例子;前面,海地也是例子。而這次的山西地震更是例子。出現了大量人員傷亡固然是悲劇,但沒有人員傷亡也并非可以竊喜的理由。要知道,現在正是地震活動的頻繁期,悄然間有萬千生靈被掠去的危險還是無時不在的。關乎性命的事情,是含糊不得的,有時的含糊就是犯罪。
相關新聞
- 2010-01-21海地的不幸是人類的縮影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