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wǎng)
>
西岸時評> 經(jīng)濟論衡
> 正文
豐田召回事件的制度啟示
www.fjnet.cn?2010-02-03 09:57? 和靜鈞?來源:東方早報
我來說兩句
美國的汽車召回制度歷史悠久,起始于上世紀60年代的《國家交通及機動車安全法》,美國甚至制訂《大氣清潔法》,把不符合環(huán)保條件的汽車也納入召回范圍。真正讓美國召回制度運轉(zhuǎn)起來,依托的是基礎法律制度,其中就有產(chǎn)品侵權責任法。美國曾有個著名判例,加州居民拉蒙·羅莫夫婦一家駕駛福特車出車禍導致三死三傷,后查明事故主因就是福特汽車產(chǎn)品質(zhì)量問題,由于初審法庭查明福特早已知悉此類隱患而未召回,就痛下殺手,在作出500萬美元傷亡賠償?shù)幕A下,判令福特2.9億美元的天價懲罰性賠償。
依據(jù)“風險核算”法,如果投放于市場的有缺陷產(chǎn)品可能產(chǎn)生的產(chǎn)品責任的總量遠小于召回成本,車企就會坐視消費者有可能車毀人亡的悲劇發(fā)生,會以“大不了賠點錢”的想法蒙混過關。所以,產(chǎn)品侵權責任法不配套,行政處罰以及刑事責任跟不上,召回就不能成為自愿之舉。日本的召回制度中引入了刑事責任,對拒不召回或隱匿召回的,除對法人處以上億日元的罰金外,對個人課以刑期一年以下的監(jiān)禁。
我國于2004年才開始在小范圍汽車種類上施行召回制度,到2009年才基本擴大到所有機動車上。由于侵權責任法以及懲罰性賠償金制度的不完善,中國車企在“主動召回”的態(tài)度上還得向外國品牌學習。市場營銷人士發(fā)現(xiàn),召回并沒有根本性摧毀品牌力量,反而是在“所有產(chǎn)品都不可能是十完十美”的假定下,那種勇于自改,敢于向生命負責的行為,最終會贏得市場高度支持。(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
相關新聞
- 2009-02-19豐田:一個品牌的霸道與邪惡
- 2009-01-14豐田,患了和三鹿奶粉一樣的病
- 2008-12-31頻爆質(zhì)量丑聞,豐田“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