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中科技大學例行的畢業(yè)典禮上,校長李培根院士僅二千余字的《記憶》贏得了三十余次熱烈掌聲。并受到全場八千多名學子自發(fā)起立,并齊聲高呼“根叔、根叔”的壯觀場面。在國內實屬罕見。
一名大學校長的一次“畢業(yè)講話”如同一場“大學地震”,震中為當代大學生,震蕩了大學校園和大學生的心,又猶如一針興奮劑引起了青年人思想與情感的碰撞和共鳴。
如此穿透力和震憾力的校長畢業(yè)典禮演講其魅力不僅限于個人本身,更多的是大學生們對“根叔校長”的崇拜與渴望。
李培根院士之所以被大學生譽為“根叔”并引發(fā)了“根叔熱”,其中之奧妙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原因之一是中國當代大學太需要“根叔”這樣的大學校長了。這不僅是大學生的吶喊與呼喚,更是全社會共同的心聲與愿望。
筆者之愚見,當代大學、大學生需要的不僅僅只是一個個校長高級別的“根叔”,更需要的、也正是當代大學所缺乏的,正是大學的根和根基,此根非彼根,并非“叔根”之根,而是大學之根、大學之根基。
當代大學、大學生僅僅擁有一個個“根叔”還不夠完美,因為大學“根叔”替代不了大學精神。大學精神正是我們需要重新找回和重塑的大學根基之本源。
本來,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多元化創(chuàng)新型、復合型人才,是大學、大學教師、大學校長們的使命和天職。然而,由于一些不良社會風氣、不良教育體制、不良大學環(huán)境、不良大學校風、不良教風和學風等不良現象侵襲了我們的國家搖籃神圣領地——大學校園。導致了今天的“根叔”變得難能可貴,導致了當代的大學培育不出大師級人才,導致了當代的大學生失去了方向……“根叔熱”也因此更倍受熱追和熱捧。
大學生渴望所有的校長都是“根叔”,還有那些主任、書記、教授、輔導員等,都能像“根叔”一樣親切和容易接近。讓大學生感到他們的大學、校長、主任、教授、輔導員等都愿意與他們?yōu)槲椤?/p>
透過“根叔現象”,對當代中國教育制度改革和大學精神的塑造又有何啟示?故而,當代大學更需要的是涵蓋有大學精神的大學的根和根基。
大學精神是大學的根和根基。大學精神是大學文化的核心、支柱和靈魂,此乃大學精神的根基。一所大學只有擁有自己獨特的大學精神,這不僅是大學和大學生的一筆寶貴財富,也是大學魅力之所在,更是大學生命力、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力量源泉。因為,這種精神將影響著每個大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和人生價值追求。尤其是,在大學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重塑與培育當代大學精神是每所大學將面臨的既重大又緊迫的課題。大學精神不僅要植根于大學校園,更要植根于每個大學生心中。從外延上理解,大學精神是大學辦學理念、育人方針、學術追求、管理模式的哲學抽象;從內涵上理解,大學精神應從不同的側面展現大學生自身的素質、氣質、品位與整體的精神面貌。如蔡元培先生在擔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奠定了“兼容并蓄,學術獨立,思想自由”的大學精神,為大學理念的中國化探索了一條新路;如竺可楨在擔任浙江大學校長期間,確立了“求是”和“犧牲精神”的大學精神,為大學精神賦予了新的內涵。如果一所大學或缺乏或沒有大學精神,這所大學將面臨危機重重。
大學生態(tài)是大學的根和根基。一所大學的生態(tài)好不好,要看是否有好的大學團隊、學科帶頭人、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等因素。例如那些大科學家和大師級的人物,他們在進行教學和研究的時,首先想到的絕不是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憑著自身的學術、誠信、責任感,以及某種研究的興趣所致。然而,今天,對一所大學來說,無論是培育人才,還是學科研究,首要做得就是營造、弘揚一種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使命意識、責任意識,對科學事業(yè)充滿熱愛的大學精神。若大學的領導集體、教師隊伍和科研人員都具備了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筆者以為,我們的大學不僅能打造一流的學府,更能培育出一流的人才。
育人管理是大學的根和根基。要建設一流大學,加強大學隊伍建設是關鍵,全面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yè)務素質,以德治校,教師是實施者。因此,加強師德、師風、師質建設,教師是關鍵。教書育人和管理育人是大學教育最基本的職責。教書育人是把自己的知識、學問傳授給學生;管理育人是善于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從而去激發(fā)學生、鼓勵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正直、善良、有益于社會的人。所以,大學、大學教師的責任重大,在教書與育人上一點也不得馬虎。同時,教書和管理更是一門重要而有意義的學問。21世紀教育邁向全球化,當面對“生有涯,而知無涯”的現實時,教師更應不斷地學習和提高自身業(yè)務綜合素質方能勝任教師之責。身為教師更要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方能育人和管理好大學生。故而,大學、大學教師要以自身精深的才學,多彩的教學藝術去培養(yǎng)人;要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和力量、言慈相濟的愛心和奉獻去感染人;要以自身的時代責任感,奮斗不息的精神引導人。
我們的當代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我們都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如何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方面、把所有的經歷都花在如何培優(yōu)和如何考出高分上面。我們所有的教育環(huán)節(jié)中缺乏和忽視的恰恰是我們的本源——教育的根和根基,現在要數大學教育尤其突出。
借“根叔現象”的熱度,我們呼喚更多的校長能多些思想家、教育家、心理學家,甚至是輔導員的情懷,在傳播科學知識的同時,多播撒些大學精神、人文情懷、做人處事和誠信品質。這或許正是大學的根和根基所在,這或許正是大學生所渴望的、也是所迫切的內涵所在。
- 2010-06-25“根叔”受捧源于這樣的校長太少
- 2010-06-25真情演繹魅力“根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