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們不能用現(xiàn)在的社會進步去比奴隸社會,但卻可以對比改革前后,因為這正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經歷,是八零后的父母們的經歷,是一個新中國建立之后的發(fā)展歷程。至少八零后一代有權利知道他們的父母是在一個什么樣的生存環(huán)境中生活、成長并努力奮斗的;至少他們應該知道今天的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至少他們應該知道這個社會是在變化和進步的;至少他們還應知道不能僅停留在目前的發(fā)展階段,而應靠他們的犧牲于奮斗精神創(chuàng)造未來,而絕不能在原地踏步還痛恨社會沒有給他們機會與條件。
而只有了解歷史與社會的發(fā)展過程才能正確的認識社會與中國的發(fā)展階段,才能知道“粒粒皆辛苦”的來源,才能珍惜今天的時間與機會,才能正確的認識到靈魂深處的差距,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與目標,才能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從零開始腳踏實地,才能放下包袱而輕裝前進,才會找到什么是衡量幸福的標準,什么是正確的幸福指標。
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出許多許多,正是宣傳工作不敢讓八零后的一代了解和知道那些本應熟知的中國歷史和發(fā)展中的挫折,于是以窮為自豪和名義上的弱勢群體而威脅社會的現(xiàn)象就主導了社會的輿論,也造成了社會中年輕一代的思想混亂。
如今紅綠燈所能管住的恰恰是被社會稱為是“強勢”的司機,而行人、自行車、三輪車等被自認為是“弱勢”的群體雖然并不色盲,但根本不將法律放在眼里,而任意的踐踏。許多人用城管的野蠻來抱不平時,卻不是道當年的“三自一包”中的養(yǎng)雞養(yǎng)羊都被當做是資產階級的根苗而被強制性的沒收。而如今至少可以合法的有了生存的渠道,為什么還要非法的掠奪社會的資源并不繳納稅費呢?思想觀念的扭曲不正在于不能從對過去錯誤的比較中看到今天的進步嗎?
中國從錯誤的泥沼中爬出來僅僅只有三十年,無法與堅持了上百年市場經濟的發(fā)達國家相比較,制度上尚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但為什么毛時代的中國人反而幸福指數(shù)高,而改革之后經濟發(fā)展了反而幸福指數(shù)低呢?
- 2010-07-29鹽業(yè)改革不應局限于“碘鹽風波”
- 2010-07-27“收入倍增”計劃讓收入分配改革變糟糕
- 2010-07-23公眾批評擔不起 “扼殺改革”的罪責
- 2010-07-23美最嚴金融改革法案啟航的啟示
- 2010-07-21個稅改革應在稅制上下工夫
- 2010-07-09大區(qū)制改革要當小政府的榜樣
- 2010-07-08財產申報制度改革不能獨立于政改之外
- 2010-06-24藥品定價機制改革能否解決看病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