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福建省福州實驗小學開始嘗試錯峰上學,把上學時間推遲20分鐘。據悉,福州實驗小學是福州首個將上學時間延后的學校。此前,經福州實驗小學對部分家長調查,90%的家長投票支持學校推遲上課時間。(2月27日《海峽導報》)
印象中,校方設定作息時間,一般只會從打足學習時間、方便學校管理的層面考慮,“打足在校時間、便于學校管理”往往也成了設計作息時間的唯一標準,至于外界的聲音大多不會在意。然而,隨著城市交通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傳統(tǒng)的作息模式引發(fā)的矛盾也愈發(fā)凸現。
要知道,學校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她的正常運行離不開家庭的支持、社會的配合。因此,學校在制定作息時間、安排校務活動時,除了要考慮自身利益、自我管理之外,更要貼近社會實際、滿足大眾需求,只有充分照顧到多方利益,決策才會彰顯人性、科學管用。
時下,大多學校實行的都是7點多鐘遲到、11點左右放學。這兩個時段雖然照顧到學生的習慣,方便了學校管理,卻算不上是“黃金時間”。畢竟,7點多、11點多恰逢工人上下班高峰。此時上學、放學無疑把學生推入了滾滾人流,不僅增加了家長接送難度,更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
時代在變遷,傳統(tǒng)的東西未必就是最好的,也不一定就死守不變。起碼要緊跟時代要求作出適當變通。一味拘泥于過去的模式,不僅無助于學生安心學習,相反還會引發(fā)諸多社會矛盾。既然這樣的作息時間問題多多,甚至影響到學生成長和社會和諧,何不順應潮流、聽取民聲,作出及時調整呢?
“錯峰上學”讓校內作息對接校外,雖然可能校方多作出一些犧牲,但卻可以有效避開人流高峰,緩減了交通壓力,給無數家庭帶來了方便。問題是,需要變通的不只是福州實驗學校一家,亟待調整的也不僅僅是作息時間一項。欣慰的是,福州實驗學校用行動證明了它的可行性。
或許這樣的變通大家也曾想過,只是放不下架子,舍不得丟掉權威。畢竟,制定作息時間之類的工作純屬學校內部私事,都由校方單方作主?,F在卻要照顧家長利益、顧及社會需求,許多學校領導可能還不具備這樣的雅量。殊不知,積極參考家長意見、廣泛聽取社會聲音本身就是“開門辦學”的題中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