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是必須的,具體到這次日本核輻射,雖然尚未受到任何實質性影響,但假如核污染真到了危及人體健康的程度該怎么辦,政府部門拿出預防方案,永遠比只說“不會的”要重要得多
針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可能對我國產生的影響,國家核事故應急協(xié)調委員會3月28日權威發(fā)布:繼在黑龍江省東北部監(jiān)測點檢測到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之后,28日又在江蘇、上海、浙江、安徽、廣東、廣西部分地區(qū)的監(jiān)測點檢測到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29日,環(huán)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山東、天津、北京、河北、寧夏等部分地區(qū)也檢測到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不過,由于檢測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所帶來的附加輻射劑量極其微弱,因此不需要采取任何防護行動。
有“影響”但并不影響居民健康,還不至于讓我們膽戰(zhàn)心驚。事實上,日本大地震之后,核爆炸、核輻射的信息層出不窮,因為和日本依水相鄰,國內民眾也曾擔心核輻射會不會影響我們的公共安全。在最初擔心時,權威部門和專家的態(tài)度是相對堅定的。無論是氣象學家還是疾控專家,都說“日本核輻射不會影響我國”,這在普通民眾的理解中,應該是“日本核輻射和我們沾不上邊”??涩F(xiàn)在的情況是,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質的的確確飄到中國來了,雖然只是“極微量”的?,F(xiàn)在專家和學者又表示“不必擔心民眾健康會受到影響,不需要采取任何防護行動”。事態(tài)會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26日表示,目前福島核電站的情況沒有惡化,但現(xiàn)在還不能確定日本目前的核危機何時結束。在日本福島核電站目前好轉無期的情況下,我們的專家學者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僅僅告誡民眾“公共安全不會受到影響”夠不夠?
很多時候,在處理一些公共安全危機時,我們慣用的方式是“寬慰民眾”。無論是權威部門還是專家學者,都會習慣性地表示“惡劣的情況”不會進一步發(fā)生,民眾不必為此擔心;我們很少警示民眾,一旦“惡劣的情況”發(fā)生了該怎么辦?習慣沿用這樣的思路,大概是有關方面總擔心民眾心理承受力過于脆弱,如果把事情說得過于嚴重,民眾一恐慌反而不利于事態(tài)的控制。在這樣的心理暗示下,“防患于未然”總是讓位于“千萬別讓百姓慌了手腳”。
還好,這一次在應對日本地震及核泄漏事故的過程中,政府高度重視信息公開透明,用及時準確權威的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據悉,首批1000份文字版的《核與輻射事故醫(yī)學應急問與答》小冊子本周內也即將面世。這些都是民眾的“定心丸”。
所以說,如何真正讓民眾不恐慌,信息公開是當仁不讓的,政府越是第一時間、第一平臺傳遞權威聲音,越能夠增強公信力?!胺阑加谖慈弧币彩潜仨毜模唧w到這次日本核輻射,雖然尚未受到任何實質性影響,但假如核污染真到了危及人體健康的程度該怎么辦,政府部門拿出預防方案,永遠比只說“不會的”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