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7月出生的周森鋒,2004年從清華大學獲得管理學碩士,當年7月以高素質人才引進的方式,掛職任襄樊市(即現(xiàn)在的襄陽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此后歷任襄樊市城市規(guī)劃管理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宜城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2009年4月,時年29歲的周森鋒當選宜城新一屆市長,讓他成為當時湖北省年齡最小的市長。2011年4月2日,湖北省委組織部發(fā)布一則干部任前公示公告,稱宜城市委副書記、市長周森鋒擬交流提拔任職。這則公告讓新聞人物周森鋒再度陷入輿論漩渦,網(wǎng)友奔走相告:“最年輕市長”周森鋒又要升官了。(2011年4月12日人民網(wǎng)轉自《南方日報》)
干部,作為公眾公眾人物,本來就是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而每次的干部調整使用,也常常會吸引眾人的目光。作為時任“最年輕市長”并且曾被爆涉嫌論文抄襲等丑聞的周森鋒,兩年后,再度將被提拔為省管干部,抄襲傷疤再被揭開,到底是擁有什么的本事,讓他晉升速度如此之快?一時間,網(wǎng)友議論紛紛。筆者本不想?yún)⑴c議論,但看來看去、思前想后,還是要問“最年輕市長”又將被提拔刺痛誰神經(jīng)?
其一,高學歷就是高素質?毫無疑問,清華大學碩士畢業(yè),其名望和學習,想必難有人能及。也正因為如此,周森鋒于2004年7月畢業(yè)當年被襄樊市地方作為高素質人才引進過來。但是,一天沒有涉足社會實踐的大學生,真的就是高素質?恐怕未必,更何況是要擔任一個地方的主要領導,其素質高低,還有待實踐、歷史和群眾的檢驗。況且其在讀研期間的論文還涉嫌抄襲。但是,盡管如此,周森鋒的仕途依然一帆風順、順風順水,短短幾年時間里,步步高升,實在讓人匪夷所思?!皩W而優(yōu)則仕”的魔咒難道真就那么靈驗?我們當然不排斥干部高學歷,但是如果因為學歷高,就特別關照、特別高看、特別重用,是不是正常合理,會不會對那些長期扎根在基層一線、學歷可能并不高,但默默無聞、腳踏實地、無私奉獻的同志是一種冷漠和傷害。
其二,年輕化即是低齡化?提倡干部年輕化,是我黨長期堅持的一條用人原則和指導思想。但是,年輕化絕不等同于低齡化,而且要堅決反對和防止人為低齡化傾向的發(fā)生。但是,在一些地方,在選配干部的時候,將其簡單化了,甚至有的還過于追求低齡化,動不動就炮制或爆出“最年輕市長”、“最年輕處長”等人物和新聞來。29歲、涉世不深的周森鋒,工作沒幾年,即以全票當選為“最年輕市長”,其得票數(shù),是不是有人為痕跡?任市長兩年不到,再次被省委組織部“擬交流提拔任職”,“最年輕市長”的神話還將被續(xù)寫?當然,我們不敢妄斷湖北省委組織部選人用人是否得當,但起碼有一點,如此年輕的市長,兩年不到即獲提拔是否快了?是否真正貫徹落實了“干部年輕化”的原則精神。
其三,發(fā)展快歸功于一人?評價一個干部的成績、實績,常常會看一個地方的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如何,當然也會羅列一系列足以佐證或說明的數(shù)據(jù)、數(shù)字。周森鋒在任市長期間,GDP增長較快,但推動經(jīng)濟社會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絕不是哪一兩個領導者的功勞,更不能歸功于某一人,這是干部群眾同舟共濟、協(xié)同作戰(zhàn)、共同奮斗,才能實現(xiàn)和做到的。我們強調經(jīng)濟社會要科學發(fā)展,同樣評價一個干部,也必須堅持、體現(xiàn)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要求,要用全面的、客觀的、科學的、歷史的、群眾的眼光評價干部、使用干部,只有這樣才能用對人而不用錯人,從而真正做到“公開公平公正”。
其四,GDP和民生誰更重?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和促進社會和諧、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密不可分的。尤其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是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盡管周森鋒在任市長期間,GDP增幅很大,其本人也經(jīng)常有一些意見和建議屢屢被上級領導采納,“到基層工作后,事情十分繁雜,每天工作都在十幾小時以上”,但與此同時,周森鋒也在一些社會治安和民生等問題上被市民質疑。換句話說,發(fā)展經(jīng)濟絕不能以犧牲社會環(huán)境、損害民生利益為前提,相反,應該經(jīng)濟越發(fā)展越要高度重視和保障民生,越要切實加強社會建設與管理,這才是真正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也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其五,網(wǎng)友質疑可不回應?信息社會、網(wǎng)絡時代,不可能不讓群眾講話、網(wǎng)友發(fā)言,尤其是在干部使用問題上,更應該積極回應網(wǎng)友質疑、自覺接受網(wǎng)友監(jiān)督。但是,無論是周森鋒本人面對輿論的緊追不放采取了“冷處理”,未公開回應質疑;還是其論文涉嫌抄襲一事,在清華大學校方表示將進行核查后至今仍無下文。難道網(wǎng)友的質疑真的可以不回應?民意不可違,難道真的僅僅說說而已?傷疤就不要怕揭?!安灰竿麜r間能抹平這些傷疤,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處理措施?!闭绶治鋈耸糠Q,如不公開回應這些質疑,周森鋒今后每一次提拔都可能讓他再一次陷入輿論漩渦。當然,我們也希望這樣的事情和情況發(fā)生。
也許有人會說,對年輕干部要包容一些、寬厚一點,要多看其長少揭其短。但是,既然干部選任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就要經(jīng)得起推敲,既然要讓任前公示,就要切實讓公示“立”得起來。只有這樣,才是真正對黨和人民的事業(yè)負責,也才能真正提高干部選任的公信度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