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興業(yè)杯屏山時評網絡征文> 新聞評點
> 正文
院士評選應嚴格回避權勢
www.fjnet.cn?2011-07-06 00:00? ?來源:福建日報
我來說兩句
中國工程院日前公布進入第二輪評審的院士候選人名單,有效候選人由485人減至163人,一些高官高管沒有進入第二輪名單。
此前,一些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進入有效候選人名單,引起公眾質疑。公眾如此在意院士的身份,一方面是基于對“學術純度”的期盼,另一方面在于,國企和政府官員參選院士,有借權勢插手科學撈資本的嫌疑。
院士評選必須建立起嚴格的利益回避制度。利益回避是現代社會中一個關于權力運行的基本規(guī)則,否則就無法確保公正。一些發(fā)達國家對學術管理是很嚴格的,要求學者一旦擔任校長,就不得再從事學術研究,這是防止大學校長動用手中的行政權,為自己謀求學術利益。對高官高管參評院士,我們也應遵循這一邏輯。而現實是,2009年,我國兩院新增院士超八成為現任官員;國家“973”項目中,首席科學家近75%是官員。
科學領域的行政化已經常常為人所詬病,我們實在沒必要讓院士評選再承擔這樣的污名。既然高官和高管從來就不缺乏相應的獎勵機制,而且這機制還給了他們不菲的回報,那就讓學術回歸它應有的單純。這不會讓高官和高管損失什么,但對學術進步而言,這很重要?!薄ざ∫?/p>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更多>>囧視頻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