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市墊江縣,活躍著一個由18位離退休老人組成的“爺爺維權團”,自2001年以來,這支義務維權志愿者隊伍,在當?shù)毓ど滩块T支持下,為消費者挽回經(jīng)濟損失累積超過千萬元。(據(jù)2011年7月7日《新文化報》)
“爺爺維權團”恪守一個宗旨:不為個人謀福利,所作所為都是為百姓群體爭取合法利益。這10年來,他們的維權范圍涉及到學校收費、退耕還林、農(nóng)網(wǎng)改造和水電氣漲價等方面,全是替百姓義務維權。老人們純粹的利他舉動,福澤廣大消費者,而他們自己所能收獲的,恐怕也只有一種“想為群眾做點事”的快慰與暖意。“我的退休工資留下來有何用,能用來做點有意義的事,就是最大的欣慰?!狈伞巴翆<摇?、72歲趙守鐘老人的話,聽之令人動容。
面對消費者經(jīng)常遭遇消費侵權、卻又投訴無門的現(xiàn)狀,這些義憤填膺慷慨相助的老人,用實際行動告訴人們,“以個人力量抗衡壟斷行業(yè)企業(yè),力量相差懸殊;只有走群眾路線,發(fā)展更多百姓自覺參與維權,才是出路?!闭\如重慶市消委會秘書長王中慶所言:“爺爺維權團”是義務維權社會化的典型代表,是消費者組織維權力量的有益補充,是消費維權領域的全新模式,值得大力推廣。
如今,人民群眾在遭受消費侵權后,經(jīng)常會遇到投訴無門、投訴無果、投訴不起和投訴加害等“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的尷尬境地,自身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究其原因,不是商家很刁鉆,而是消費者力量太微弱。困境如何突破?“爺爺維權團”的成功實踐指明了方向:挖掘社會潛力、組織社會力量、運用社會資源,積極拓展和利用維權的社會空間,以彌補專業(yè)維權力量的不足和疏漏,確保消費者時刻能夠得到維權救助。
“爺爺維權團”的兩名發(fā)起人“起初只是閑不住,想貢獻點余熱,沒想到現(xiàn)在還真干出了點名堂?!逼渲幸粋€重要原因就是,隊伍的不斷壯大,專業(yè)力量的充實,閑置的社會維權資源被有效激活與利用。“爺爺維權團”內(nèi)部有周密的部署和詳細的分工,也有嚴格的成員遴選機制,經(jīng)歷近10年的更新?lián)Q代和人員更替,主要隊員都是諳熟法律的退休干部和律師,持證上崗隊員人數(shù)已達到18名。而且,老人們都很勇敢,不怕得罪人,不怕打擊報復,敢于碰硬,“我們都是一大把年紀的人了,什么風浪沒見過?”
顯然,“爺爺維權團”不是僅有烈士暮年滿腔熱血的莽夫,而是有勇多謀的智者。更重要的是,“爺爺維權團”不是一個單純的松散自發(fā)的群眾性維權組織,“縣消委會對老人維權者定期培訓指導,并對維權站的工作進行規(guī)范”。這一點也非常重要,也是他們?nèi)〉蔑@著維權成效的重要原因。其實,把社會上閑置的維權資源召集到一起,可能不需耗費多大氣力,但使這支力量能夠團結一致,全力以赴,義務援助,服務民眾,則是很難的,需要相關組織出面協(xié)調(diào)與指導,做好大量的組織領導工作。
聚沙成塔,聚水成海。當我們用心感受墊江縣“爺爺維權團”老人傳遞出的人性溫暖,敬佩其精神時,更加體會出“團結就是力量”,維權需要大打“人民戰(zhàn)爭”,實現(xiàn)義務維權社會化。面對各種消費侵權行為,人人都有墊江老人那樣的勇氣和擔當,堅定信心,聚合力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就無可阻擋。
- 2011-06-30公民行政維權有賴司法崛起
- 2011-06-29從維權到嫖娼的乾坤大挪移
- 2011-06-29農(nóng)民工維權需要“絕色通道”暢通無阻
- 2011-06-28女經(jīng)理自己批假見證女工維權之悲
- 2011-05-26“大字海報”另類維權說明了什么?
- 2011-05-10帶頭維權怎能是政治污點
- 2011-05-04拒絕加班被停職凸顯維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