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長沙縣教師向媒體反映稱,從去年開始,“捐慈善款”成了工資單上一項固定支出。長沙縣慈善會會長彭三明在接受采訪時說:“老師按道理覺悟是最高的,思想境界也是最高的,應(yīng)該是扶貧幫困的先鋒,不應(yīng)該在乎這三四百塊錢?!保ā侗本┏繄蟆?011年9月1日)
參加工作十來年,參與過很多次捐款活動。有數(shù)額大的,有數(shù)額小的;有儀式正規(guī)的,有街頭巷尾的;有官方舉辦的,也有民間自發(fā)的。但直接從教師工資里扣慈善款的新聞還是第一次看到。也算自己孤陋寡聞吧,因為這樣的事湖南長沙縣從2004年就開始了,并且是以縣委縣政府文件形式固定下來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財力范圍獻獻愛心,捐捐款,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良知,應(yīng)該發(fā)揚光大,但這種以文件形式在工資中強制性直接扣款的行為,讓人心里很不舒服。不僅破壞了老師們對慈善公益事業(yè)的熱情,而且讓愛心奉獻失去了最基本的意義。
一天一元錢,看似不多,但日積月累還是一筆很大的數(shù)。長沙縣慈善會長說的教師不應(yīng)該在乎這三四百元,有點說話不腰疼的感覺。錢,誰不在乎呢?“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況且,教師的工資雖然來源于財政稅收,但那也是教師辛辛苦苦掙來的,打在他工資卡上的錢應(yīng)該由他個人支配,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沒有權(quán)力強制性“幫”他支配。慈善事業(yè)是一項偉大的公益事業(yè),應(yīng)該建立在人們的自覺與自愿基礎(chǔ)上,強制性的扣慈善捐款,已違背了教師們的意愿,這樣慈善是一種偽慈善,與教師們在不在乎錢的多少無關(guān),而與這種做法的正確與否有關(guān)。希望當(dāng)?shù)叵嚓P(guān)部門能夠立即改正錯誤行為,將慈善事業(yè)挽回正確軌道。
還有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jié)了。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很多地方黨委政府在重視教育、重視教師方面取得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成績。但也有一些地方還只停留在口號上,做的都是表面文章,應(yīng)該有的教育支出不支出,應(yīng)該有的教育經(jīng)費不撥付,倒是在捐款、扶貧、慈善等方面就時時處處想著教師了。當(dāng)教師向媒體反映有關(guān)部門的錯誤做法時,還倒打一掌,說不應(yīng)該在乎這點錢,這樣的言語讓很多人想不通!
湖南長沙縣的這種做法已好些年了,想必也收了不少錢,但這些錢究竟用在了什么地方呢?會不會成為少數(shù)人的“慈善盛宴”?期待長沙縣的上級部門在切實糾正這種錯誤做法的同時,認真查查這些年來的“慈善帳”,給捐款人一個明白,給社會公眾一個明白!
- 2011-09-02強制捐款捐不出慈善
- 2011-09-01“強制捐款”不啻于“強盜慈善”
- 2011-08-25公開捐款去向還需法律“強制”
- 2011-08-19捐款遲到根源何在
- 2011-08-17捐款遲遲不到是換屆惹的禍?
- 2011-08-16遲來的捐款讓病危的生命等不起
- 2011-08-02“試運行”不是捐款查詢“帶病”上線的托辭
- 2011-05-31泉州"捐款門"事件難道"家長"就沒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