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所謂“咆哮公堂”,那是指對官老爺大不敬的行為,換到今天算是藐視法庭之類的罪名。今有“咆哮學堂”,事出河南項城原人大辦公室副主任劉某,該官員因為自己孩子的座位問題,酒后驅車直闖學校,指著校長的鼻子罵了一個小時之久,其用詞與情狀之不堪,復述出來都覺得污了文字。
“咆哮學堂”這件事自然為情理與法規(guī)所不容,最新的消息顯示,該劉姓官員已經(jīng)被革職調任,并且背了一個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實際上這個處理挺符合傳統(tǒng)的,咱們這一向強調尊師重教,就算在過去,學堂也是孔圣人學問延續(xù)的地方,不論縣學、府學,各級官員都是不能擅闖的,更別說指著校長鼻子如此撒野了。要知道,當年若是能夠進學,見到縣太爺都只需長揖稱一聲“老公祖”,不用與草民一樣跪拜。而在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jiān),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更是不能擅闖之地。
如今咱們這里學問與學校在某種意義上還是得到尊重的,可這位劉副主任的官威實在令人側目。這位官員就職務而論是人大辦公室的副主任,按說也不算什么權高位重的人士,所爭的也只是孩子的座位問題,原本算不上什么大事兒,但敢于跑到學校抖這份威風,其中的道理還是要說一說的。
從大范圍里說,不排除目前某些官員具有著相當強的自我地位認知能力,也就是明白自己在行政序列以及權力階層上處于什么位置,以及這些職位、權力能夠給自己帶來一種什么樣的待遇。這部分官員若覺得自己預想中的待遇在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偏差,自然就不會開心。比如說在某些飯局,大家的座次排列就很有講究,屁股絕不能坐錯地方。至于說一個小小的縣長下鄉(xiāng)都有人撐傘伺候,那就更不能算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了。
在這種外在的待遇與內置的自我認知之下,有些官員對于自己的要求沒有及時得到滿足是沒有什么耐心的?!袄献犹煜碌谝弧边@種心態(tài)可不全是皇帝與山大王的專利,哪怕老子不是天下第一,但在這一畝三分地是第一,或者在這一畝三分地排上前十名總是可以的。如果有人竟敢對自己不認同,喝多了之后沖過來相罵還只算是山大王豪爽的遺風,背后要是使用點什么手段給那位校長穿個小鞋啥的,那就不只是山大王發(fā)飆那么簡單的了。
- 2011-09-14灌醉“咆哮哥”的是特權意識
- 2011-09-14“官員咆哮”不能成癮
- 2011-08-25四川交警向司機咆哮
- 2011-05-10文交所的盈利模式真能讓我們“咆哮”
- 2011-03-23咆哮體是一種敘事病毒
- 2011-03-21“咆哮姐”有什么話不能在鏡頭下說
- 2011-03-11一夜忽然“咆哮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