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最牛最難考試的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CPA),再次上演“泄題門”。9月18日是2011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的最后一天,考生們紛紛披露考題早已在網上泄露,呼吁盡快調查并重新舉辦考試。目前,財政部和中注協已收到了相關舉報。(9月19日《東方早報》)
近年來,我們仿佛打開了考試泄密的“潘多拉魔盒”,無論是中考、高考等學歷考試,還是醫(yī)師、注冊建筑師等資格考試,泄密事件均時有發(fā)生。如今,就連一向被認為考試嚴苛、誠信的注冊會計師考試,也遭遇“泄題門”,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
泄密行為嚴重干擾考試秩序,損害考試的公信力,踐踏公平底線。尤其是醫(yī)生、司法人員、各類注冊師等面對的是公眾,相關資格考試出現問題無疑會產生巨大的負面作用,導致公眾喪失對醫(yī)療、司法等人員的信任,進而影響相關政府部門的形象。在迅速調查和處理此次“泄題門”的同時,我們更應反思的是,為什么泄密事件屢禁不止,我們的考試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在筆者看來,泄密的“兩高一低”給了不法分子鋌而走險的底氣。首先是高風險。一個考試往往涉及多個流程,從出題、組題、印刷、運輸直至考場監(jiān)管各個環(huán)節(jié)以及社會各級培訓機構,都可能會泄題。從現實來看,出題專家外傳信息,印刷人員偷印答案,運輸人員拆封試卷,監(jiān)考人員里應外合等泄密手段五花八門,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成為“重災區(qū)”。
其次是高收益。有需求就有市場,一些不法分子尤其是各色各樣的考前輔導班,以高通過率為誘餌招攬學員,買題、竊題,然后轉手高價賣題,從中牟取非法利益。北京西城區(qū)檢察院曾披露,湖北省某市人事局一名干部與人合謀,利用提取國家一級建造師考試試卷的職務便利,私拆試卷復印后賣給不法分子龍某,從中獲利高達100萬元。
- 2008-12-22考試泄題“歹戲拖棚”何時了?
- 2008-10-28自考泄題是對國家信用的挑戰(zhàn)
- 2008-10-28法律自考泄題嚴重,“法律”尊嚴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