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回北上廣,無處安放的青春
www.fjnet.cn?2011-10-28 08:50? 賀蘭?來源:南方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最近媒體集中報道“逃回北上廣”潮,是前幾年“逃離北上廣”的后續(xù)。主體都是相對北上廣的外地人,自然再之前有“挺進北上廣”。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大學包分配,單位包福利,“我是革命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知青下鄉(xiāng)和三線建設,主要從沿海流向內地。改革以后逐漸放松人身控制,內地人才持續(xù)外流,被形象地稱為“孔雀東南飛”。 當年東南飛,是尋求機會。最近成為計量單位和虛擬貨幣的潘石屹,畢業(yè)時分配到石油部管道局經濟改革研究室。據(jù)說辦公室新來一個女大學生,選桌椅時非常挑剔,潘勸她湊合用,她說:“小潘你知道嗎,這套桌椅可能我陪我一輩子?!?987年潘石屹辭職,揣著80塊錢來了廣東。 這也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每個人都應該去他的時代的羅馬、長安生活。一代一代無數(shù)的年輕人懷著夢想出發(fā)。在今天的中國,就是去北上廣。 而“逃離北上廣”說明機會少了。機會少了,有代際競爭的原因,電影《求求你表揚我》開頭范偉說什么是幸福,“內急的時候,就一個茅坑,你占上了我沒占上,你就比我幸福?!?/p> 更嚴重的,北上廣一向領風氣之先,可能反映“制度紅利”的枯竭,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進入“深水區(qū)”,石頭越來越難摸,既得利益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則是生活成本,主要是房價畸高。白居易剛到長安,文壇名宿顧況調侃他的名字:“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等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贊嘆“有句如此,居亦何難?老夫前言戲之耳!”而北上廣的生活成本,已經有句如此也大不易。又和機會少互為因果,地產金融泡沫和實體經濟衰敗互為因果。 北上廣尚且如此,內地的情況普遍更差。所以又逃回,太折騰了。理解他們有難處,但另一方面,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就這一刻,又有多少熱血青年上路。我給不了他們什么建議。有一點,就像中國商業(yè)正在發(fā)生的,從機會驅動轉向戰(zhàn)略驅動。職業(yè)生涯一年、三年、十年前后是個坎。過去強調十年的瓶頸,現(xiàn)在也許三年更重要,這時確定定居城市,逃離或挺進北上廣還來得及。一旦確定,不要輕易更改?!踬R蘭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8]“北上廣”:逃來逃去,逃向何方
- [ 07-19]逃回北上廣背后的“文化圍城”
- [ 07-18]年輕人為什么又逃回“北上廣”
- [ 04-18]“北上廣”房價降了,二三線城市呢?
- [ 07-30]逃離北上廣道路更寬敞
- [ 07-30]“逃離北上廣”,不過是觀念進步的幻象
- [ 07-30]北上廣,想說“逃離”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