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問政不是一場“運動”
www.fjnet.cn?2011-11-28 16:02? 吳敏?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廣州市政協(xié)主席林元和昨天在“委員微博議政培訓班”上強調(diào)。“政協(xié)委員不會上網(wǎng)、不會微博,說明能力不夠!”“不會上微博,就不是好委員?!薄罢f(xié)委員能不能上網(wǎng)、會不會上網(wǎng)應該作為今后對政協(xié)委員能力的考核標準” (《信息時報》11月26日) 值得肯定微博問政已經(jīng)成為官員時髦的做法,但是微博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網(wǎng)絡產(chǎn)品,它不具備普世價值,官員問政不應完全依靠微博。當年博客火爆的時候也曾出現(xiàn)了“博客問政熱”,但是最終的結果幾何?政府對民意的了解幾何?到頭來還不是虎頭蛇尾,熱熱鬧鬧的開始,冷冷清清草草收尾,最終獲得的只不過是官員的政績,只不過這次政績是虛擬的,把博客作為政績的籌碼罷了。 微博考核官員,是讓官員微博成為一種量化的“運動式”指標。可如果把微博問政作為一種“運動”來展開,無疑陷入了形式主義的泥潭中,看似轟轟烈烈,其實搞錯了目標,最終的結果與初設展望大相徑庭。其實,無論是何種問政形式,歸根到底就是在知民情、解民意,而這本質上需要放下官員的架子、低下高傲的身段,以平等的身份采集民意、關注民生、傳遞信息、解讀政策。這就是微博的最可貴之處,也是官員微博最吸引地方。 對官員微博需要多維的視角去解讀、去看待,不可一蹴而就,搞一個官員微博“大躍進”。 第一,不要對官員微博賦予太多的使命、肩負太多的責任。他們只不過是中國六億網(wǎng)民的普通一份子,他們使用網(wǎng)絡產(chǎn)品只是一種生活;第二官員開微博如何防止“網(wǎng)絡官僚化”。如果把官員衙門搬到網(wǎng)上,普通網(wǎng)民同樣感到“大院高墻”不可靠近,如何問政治,只不過是形式主義的產(chǎn)物,這種微博官方意識要不得; 第三,應有效預防官員微博“空殼化”。只見有微博在,不見微博內(nèi)容,或者發(fā)些沒有實際意義的微博,這種微博只是來給自己看給上級看的,而非是為問政議政之用;第四,要加強對官員微博的管理。避免出現(xiàn)類似“微博調(diào)情”的官員微博,如此才對得起關注的粉絲、對得起“官”字。 綜合而言,官員微博雖然可用,但是它對龐大的政治體制起得作用微乎其微。我們官員學習微博,學習發(fā)微博還不如學習微博的屬性:平等、自由、民主、交流、服務。如果一方政府一個官員能真正領悟微博的這些屬性,在處理政治民生上真正懂得搜集、珍惜民意、處理民意,那么微博幸甚、國民幸甚!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02]微博問政考驗為政智慧
- [ 07-05]誰為群眾網(wǎng)絡問政“罵娘”保駕護航呢?
- [ 07-04]微博問政亟需納入法制軌道
- [ 06-30]“網(wǎng)絡問政”貴在真問實干
- [ 03-16]“網(wǎng)絡問政”風生水起 微博加溫全國兩會
- [ 08-30]通過網(wǎng)絡問政為湖南轉型尋找科學模式
- [ 07-20]問政的花樣翻新談不上創(chuàng)新
- [ 05-13]市民問政應成為社會運行的常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