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哥的喜劇不要也罷
www.fjnet.cn?2011-12-05 08:56? 劉志權?來源:京華時報 我來說兩句
市場經濟不意味著讓農民在市場上自生自滅,也不應該總把銷售搞成慈善。我們需要找出問題的根源,進而找出系統(tǒng)性的解決辦法。 農副產品滯銷在這些年來已經不是新聞,在網絡上,上演出了許多情節(jié)基本一致的悲喜劇。 基本情節(jié)是:產品滯銷“待嫁”,今年以來就有鎮(zhèn)江的萵苣葡萄、福建尤溪的蘆柑、江蘇眙盱的大白菜、湖北武漢的花菜、陜西定邊的土豆;然后,“紅娘”媒體出場,大打溫情牌,例如,女孩發(fā)帖幫奶奶賣萵苣,孝順女兒微博上賣雞蛋,副省長幫農民賣土豆;最后,熱心民眾發(fā)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喜劇收場。 相比之下,最近“蘿卜哥”的劇情一波三折,可謂傳統(tǒng)劇的升級版:菜農韓紅剛決定把40萬斤滯銷蘿卜免費送給市民;媒體報道后,幾天內引來上萬不速之客,他們不但拔光了蘿卜,還順手牽羊,捎走了紅薯、辣椒等其他農作物;結局則是常見的大團圓,熱心市民幫他擺起了紅薯攤,紅薯目前的熱賣體現了寒風中的溫情。 但我們總有點擔心:劇情重復上演,民眾也許會愛心疲勞;更何況,難免有陽光灑不到的角落,那些沒有見諸媒體的“多收了三五斗”的悲劇主人公將何以自處? 大量同類問題的出現,往往意味著背后一個系統(tǒng)性的問題存在。市場經濟不意味著讓農民在市場上自生自滅,也不應該總把銷售搞成慈善。我們需要找出問題的根源,進而找出系統(tǒng)性的解決辦法。 韓紅剛的滯銷悲劇并不是第一次出現。他在種棉花上賠過兩三萬,也曾把滯銷的蒜倒進過溝里。他自言:“信息不是太暢通,缺乏高人指導?!比狈τ谑袌龅纳钊肜斫?,單純追漲殺跌,屢次跌倒在同一個坑里,正是上游農民的悲劇原因。 事實上,中國的韓紅剛們尚處于市場“襁褓”之中。他們需要的本不應是“紅娘”,而應是“父母”般的呵護。政府需要當仁不讓做好這一角色,需要立足市場和當地現實,考慮宏觀產業(yè)布局和結構升級;需要建設暢通的信息網絡,提供市場預警和引導,甚至可以建立菜農們的信息數據庫。在行動層面,可根據當地農產品的情況,預先考慮與超市、批發(fā)市場乃至國際市場的對接,可以組織季節(jié)性的農產品交易市場,為產銷雙方搭建交易平臺等細化手段;還可以引導、鼓勵企業(yè)設立倉儲平臺,完善農產品深加工產業(yè),等等。 在上述新聞同時,又見福建果農愿意免費贈送50萬斤滯銷柚子。我們希望這位果農在寒風中收獲自己的喜劇,但我們更希望,他們能在政府的幫扶下,早日把握自己的命運——如此,類似的喜劇不要也罷。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05]“蘿卜哥”紅薯暢銷,市民素質又“高了”?
- [ 11-30]沒有賣不出去的蘿卜 只有被堵的渠道
- [ 11-30]萬人拔蘿卜狂歡:典型“廣場效應”
- [ 11-29]“免費蘿卜”殺傷力如此巨大
- [ 11-23]副市長當街賣蘿卜,“嘎嘣脆”!
- [ 11-22]賣蘿卜的副市長并非“不干正事”!
- [ 11-22]副市長街頭推銷蘿卜可值得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