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放大樓管阿姨背學生
www.fjnet.cn?2012-05-31 08:51? 林小明?來源:華西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大雨給在校大學生帶來諸多不便。昨日下午,在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2號教學樓通往7號教學樓的路上,一場“一背一”護送學生上學的場景引人矚目。主動背學生“過河”的是該校2號教學樓樓管阿姨,她看到很多學生著裝不方便,就放下手頭工作,脫下鞋背學生到教學樓上課。(5月30日《長江商報》) 有圖有時未必有真相,因為真相往往源于個體認知。樓管阿姨背學生趟水一事,就在網絡上引發(fā)熱議。原本普通的做好事,在經過無限放大之后,顯示出“口水淹死人”的洶洶之勢。這樣的結局,或許連樓管阿姨都沒猜到:她幫助的對象被逼到了道德洼地。 阿姨背學生趟水上課,其出發(fā)點很簡單:“我也是有孩子的人……理應照顧這些學生們。”但當這事被涂抹上道德色彩后,就顯得背離了事件本身。大多數人習慣占在道德制高點評價,似乎這因能證明其道德高位而具有快感。 在很多論者看來,從這件小事似乎就能看出:現(xiàn)在的大學女生有多么不堪,甚至證明著其花瓶本色。或許,從不同角度的多元化解讀,一方面能說明,現(xiàn)在人們思維方式在轉變,已能從平等角度看待所見所聞;但另一方面,動輒就提升到某個高度批評,則可能陷入另一種執(zhí)拗的牛角尖中。 學生著裝不方便,阿姨為其提供方便。這是當時的實情,當脫離了具體語境去考察,掄起道德大棒就是一頓亂舞,將讓好事向著消極方向演變。當被背的學生因泛道德指責而背負重壓,而阿姨因做好事給對方造成負擔,那今后他們還敢提供方便嗎?這說明在社會信用透支過后,我們還在自以為是地透支信用。 小事有時不小,因為從中可映照不同具象。阿姨做了力所能及的好事,但可能給受助者帶來心理負擔;而受助學生可能因為此遭遇被夸大的道德詬病,甚至被扣上超越事件的“嬌氣”“花瓶”式標簽;而對一味批評者來說,除了滿足口舌之快,還印證著大學女生“無能”的先驗判斷。 俗話說,見心見性。當心中充塞著灰暗時,就很難用陽光心情去尋找亮點。阿姨因學生著裝不方便,因此就提供了方便。這是一個質樸的阿姨所做的力所能及的好事,并且?guī)恿四猩爸鲃有Х录尤氡乘完犖??!被蛟S,事情盡管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至于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提供幫助顯示著熱心和質樸,接受幫助也并不至于就矮化了道德。生活是立體的,用扁平狹隘的視角去打量,能收獲的只能是曖昧灰暗的“與自己過不去”。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5]一個山區(qū)小縣的道德實踐
- [ 05-23]讓好人有好下場才能重建道德安全感
- [ 05-15]別急著給拒載乞丐的司機戴“道德帽子”
- [ 05-08]《知音》多次侵權引爭議 上市是否需審視道德?
- [ 05-08]申報見義勇為能否撫平道德質疑?
- [ 05-06]《知音》上市又遇道德圍城?
- [ 05-03]《知音》要上市,何必拿道德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