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底線等于守住大學靈魂
www.fjnet.cn?2012-09-20 07:37? 馬九器?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近期滬上高校密集開學。開學典禮上,與往年大學校長的言語詼諧不同,今年,校長們不約而同和學生聊聊“大學是什么”以及在大學里他們不希望看到同學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其中,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引用了復旦老校長當年的話:如果你是為了升官發(fā)財來到復旦學習的話,那么你在學校會受到鄙視。(9月19日《中國青年報》) 自隋唐科舉制以后,“學而優(yōu)則仕”逐漸成為一千多年來根深蒂固的主流讀書觀,成為傳統(tǒng)知識分子“立德立功立言”外最暢銷的成功學??墒?,這種成功學在功利和庸俗的打磨下,有的慢慢墮落成了“升官發(fā)財”,如果上學不能當官、不能發(fā)財,似乎就是一種人生的失敗。這是現(xiàn)代大學最值得警惕的一種傾向,因為它不僅反映了大學靈魂的某種失落,還反映出大學學術(shù)的某種扭曲,沒了靈魂、沒了學術(shù),所謂大學,恐怕就只是一所“面積很大、人數(shù)很多”,徒具物理意義的教室而已。 今日之大學,是建立在中國傳統(tǒng)士人、秀才、私塾、太學等基礎之上,又脫胎于傳統(tǒng),被注入現(xiàn)代社會諸多具普遍性價值的血液和靈魂,包括精神層面的理想追求、學術(shù)層面的自由獨立、社會現(xiàn)實的思考批評,以及對世俗庸俗的自覺警惕。但是,今日之大學,又的確遭遇千年不遇轉(zhuǎn)型之沖擊,大學作為社會海洋中的一個島嶼城堡,難免不受其沖刷。由于多年經(jīng)濟發(fā)展的單條腿行進,利益至上、金錢崇拜、拜物教自然大行其道,大學里的讀書人,要想“板凳坐得十年冷”就越來越難,而急功近利下的商人化、明星化就越來越容易;由于監(jiān)督權(quán)力的籬笆籠頭還參差不齊,加之官本位本來就有深厚的歷史遺傳基因,對權(quán)力的趨之若鶩,在很多時候便成為大學的一種自然生態(tài)與成長法則……一個社會處于巨大轉(zhuǎn)型時,它必然呈現(xiàn)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往往會帶來潛在的危險,而脫胎于傳統(tǒng)、建構(gòu)于現(xiàn)代的大學,就是它的剎車板,沉醉中給它清醒、狂熱中讓它冷靜、焦慮中讓它淡定。 而說白了,大學就是一個社會堅守常識、捍衛(wèi)底線的社會力量。如果有所為,大學的“為”更多是在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中守住前者,摒棄后者,起碼要多說些真話、多一些人性閃耀的制度、多賦予學術(shù)以獨立與自由;如果有所不為,大學的“不為”更多應當是不說假話少說假話、權(quán)力不干預或者少干預學術(shù)研究。所謂成功,不在錢權(quán)多少而在學問高低、德行深淺,所謂優(yōu)劣,不在地位高低而在人性美丑、責任有無。 一所大學,如果能把千百年來經(jīng)過篩選砥礪而沉淀下來的文明常識、底線守住,就等于守住了大學的靈魂,有靈魂的大學自然讓人肅然起敬,它的老師、它的學生自然引為“師范”。一所大學,如果連那些最起碼的真善美常識也無法守住,連法律、人性、科學的底線都無法捍衛(wèi),即使它龐大到無以復加,也只是一具沒有靈魂與血肉的軀殼,只能令人望而卻步。 正如有句話所說:這個世界,真正可貴的東西是無法用金錢購買的;能用錢財衡量的往往在時間沖刷下迅速煙消云散。大學,當慎思篤行。 馬九器(媒體評論員) |
- 責任編輯:鄧宇虹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20]大學教育需要回歸常識
- [ 08-10]大學校長“職業(yè)化”是大勢所趨
- [ 08-06]誰讓大學校長“笑也不行,哭也不行”?
- [ 08-06]“大學校長”別成下一個被毀的稱呼
- [ 08-06]三位大學校長唱了一臺什么戲
- [ 08-06]張鳴:大學校長不務正業(yè)已成潮流
- [ 08-06]大學校長要“有所為”先要“有所不為”
- [ 08-06]大學校長如何不成為“兼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