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老師子女先入隊"更令人擔憂的是啥?
www.fjnet.cn?2012-10-16 13:15? 武 潔?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近日,一則“中心小學一年級少先隊員選舉都會有內幕”的網貼在三水本地論壇上引發(fā)了網友的廣泛關注。但該小學該負責人表示,今年新入學的一年級新生確有很多是不同學校老師的子女,但并未對他們有特殊關照。(10月15日《南方日報》) 平心而論,假如看到老師子弟先入少先隊,便認為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認定學校在搞黑箱操作,的確也難免冤枉。君不見,該校負責人盡管對于先入少先隊的很多是老師子女并沒有否認,但卻稱并未對他們有特殊照顧。 的確,“近水樓臺先得月”,其實不能全說是占了便宜,而同樣應歸之于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不可或缺的因素。畢竟,相比那些遠水的樓臺,近水樓臺先得月,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必然。樓臺如此,人的成長,其實亦然。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其成長的空間與環(huán)境,家庭作為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因素,更是不可避免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這之中,父母的影響更是不言而喻。父母是否關注教育,是否關注孩子成長歷程中的心理變化,并在關鍵的時刻給予恰當的引導,也自然會導致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化?!褒埳?,鳳生鳳,老鼠兒子打地洞”這句民間俚語,其實已充分說明成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不難設想,作為教師,自然應該深諳教育之道,生在教師家庭的子女,自然不難獲得來自教師父母的恩澤,老師的子女獲得更加良好的教育和培養(yǎng),在同齡人中顯得更為優(yōu)秀,甚至更貼合當下教育體制的標準,符合教育評判的胃口,也就并不意外。從這個意義上說,“老師子弟先入少先隊”的確與領導子女被破格錄用香餑餑崗位,不能同日而語,甚至不乏客觀公平的因素在。 不過,即便老師子女先入少先隊,未必有內幕,也未必受到了額外的照顧,而的確只是因為老師子女的表現(xiàn)更好而已。但是,老師子女先入少先隊,就算不是“肥水先流自家田”,但站在家長的立場上,對于這一現(xiàn)象產生懷疑與質疑,的確也不能全怨家長們過度猜忌。畢竟,正如裁判員不能當運動員,既是老師,又是父母,還能否對學生一碗水端平,眼光還能否保持一致和公平,自然需要打上個問號。 不僅如此,即便是老師不會對自己以及同事的子女另眼相看,給予特別照顧。但所謂“表現(xiàn)更好”,究竟該如何定義?對于孩子們的評判,是不是必須只能有統(tǒng)一的標尺,即便老師子女先入少先隊本身并無人和不公,對于學生評判的統(tǒng)一標尺本身,恐怕仍需質疑。 無論如何,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生命,教育沒有理由用一個模子來套所有的孩子,優(yōu)秀可以有很多種,如果教育不能發(fā)現(xiàn)不同孩子的優(yōu)勢與特點,卻只是自以為是的用著統(tǒng)一的標尺來衡量孩子的表現(xiàn)與優(yōu)秀,這恐怕要比“老師子女先入隊”更令人擔憂,也更需反思。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2]公德
- [ 09-27]“學生臉上蓋章”折射教師考核短板
- [ 09-24]教師要“泛愛”每一個學生
- [ 09-19]居民文化需求催生文體輔導員
- [ 09-19]文體輔導員鄧金榮的一天
- [ 09-18]哪個行業(yè)的年輕人不郁悶
- [ 09-13]退卡回信中那一份精神堅守
- [ 09-11]打破教師資格終身制重在有效執(zhí)行